2018年10月6日,有幸前往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初为村三台寺,前去拜访91岁开始写五万四千余字回忆录的离休老人高振兴前辈。
18年的秋天才刚刚开始,绵绵秋雨却促使着寒风一阵一阵刮得生冷。与高振兴老师约定的拜访时间是国庆第六天。伴随着蒙蒙的细雨,我们一行三人驱车前往板桥镇初为村三台寺,微滑的山路让车子都忍不住打了几个蹙咧。山路的尽头,远远便可看到红墙黄瓦正坐于山脚的观音殿。
几声鸣笛后,一位步伐矫健、身着灰色中山装、头戴深色遮沿帽的老人从里面走了出来。来人正是高老,其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让人颇有一股如沐春风的感觉。许是天空也受到了感染,几天的阴雨,开始慢慢撕开了一道放着暖阳的开口。
见面寒暄了两句,高老一边打电话给小儿子,一边招呼我们坐下。话题是从高老的童年开始谈起。《难忘的回忆》写了高老这一生从童年上学,青年参加革命一直到退休后上山修身的故事。稿子的定稿日期是七月十四日。问及高老从何时有想法并开始落笔写自传,得知竟是今年四月份才开始的。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便写成了一本五万四千余字的回忆录,这不仅需要惊人的记忆力,同时也需要健康的身体与敏捷的思维。
高老1927年出生,早年参加革命,曾任石林县组织部长、石林县人大副主任,1985年病退。如今高老已是91岁的老翁,却依旧面色红润,谈吐清晰、流利。我问高老:“您的养生之道是什么?以致于您如今的年纪身体依旧硬朗?”高老乐呵呵的笑着说道:“关于养生,我从不忌口。只是从去年开始,便不再吃牛肉和鱼肉了。牛肉热,吃了之后我的毛囊会发炎,十分的痒,又不敢抓,很难受。鱼肉也热,吃了我的嘴角会烂,感觉十分不舒服。所以我现在除了牛肉和鱼肉,什么食物都吃。”
当问及高老除了饮食还有没有一些其他固定的生活习惯时,不经被其多年的坚持与自律所深深折服。高老进山十八年,每天早晨六点半起床,坚持阅读两小时的书籍,每天下午三点以后,坚持去田野或山间农作。一天做一点,时间久了,山上也便栽满了,樱桃、甜柿、梨、石榴等果树,一年四季不出门便可以吃上新鲜的瓜果。山腰还有大片的玉米地、山脚栽满了新鲜蔬菜。没有健朗的身体,如何能九十高龄还可下地做农活?没有乐观积极的心态,怎能造就这满山的春华与秋实?
看着观音殿门口晒满的玉米,高老笑称自己还可以挑重物,随便挑五六十公斤的担子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说着便去屋里找出扁担与箩筐。当我与杨老师把两个箩筐放满晒了七八成干的玉米时,高老竟觉得我们小看了他,嫌给他装的太少了,但拗不过年轻人的坚持,挑起两个箩筐,健步如飞的便“跑”了起来。高老是在走,但走的很快,其行动力丝毫不弱于一个壮年的男性。
高老给我们展示了他做农活与挑重物没有任何压力之后,我们像一家人似地聊着。杨继平老师就回忆录中提及的革命时期发生在高老师身上的“死里逃生”及“奇闻异事”跟高老展开了详谈。在《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吉凶自由天定》那一章里,高老在赶路途中莫名其妙的连摔四跤且备感困泛,这一异像最终致使他阴差阳错地逃过了一场谋杀……
达人远见,不与物争。尽管高老于山中隐居已有十八年有余,但其目光深邃颇具远见。一生心忧他人也心怀故乡。闲时有余,他便写写诗,满山的果树也任由村民摘取,甚至有的村民将三轮车骑至山间将梨子摘至集市售卖也未曾有过怨色。这样的泰然与自如于今天的社会甚是珍贵。
到了中午饭点的时候,有幸可以留在山间与高老一同用餐,品尝其果园的新鲜瓜果与蔬菜。简单的三菜两汤却有着不同往日的滋味。凉拌白萝卜、白菜煮豆干、油煎腌肉、椒盐土豆片以及蚕豆老瓜汤,大开食欲的我吃了满满一大碗饭,却不曾想高老竟在畅谈中吃下了两大碗米饭,其饭量又一次让我开始怀疑高老根本不是91岁的老人。
按辈分,高老应该算于祖父辈,可高老却给予我爷爷辈的感觉。高老如年轻人一般的健谈、活跃,我们都十分尊敬的称其为“高老师”。
高老绝无龙钟老态之色,更没有垂暮之年的情绪。他的精神与生活是那么饱满与丰富,他的回忆录是那么的经典与传奇,这一切当然离不开他长期生活的积累和主动的学习精神。
高老是这样形容的自己“九十岁的年龄、七十岁的外形、五十岁的身体、三十岁的行动、二十岁的思想。”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不忘初心,而今迈步从头越,终生在用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