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甲骨文辩证法文集:“可”、“非”

甲骨文辩证法文集:“可”、“非”

作者: 一灯山人 | 来源:发表于2023-03-11 15:33 被阅读0次

“可”,甲骨文;上图)=戈(“戈”的变形,上部简化,下部弯曲,表示权威绝对的强大,第一性的权威,不可冒犯的权威。)+口(“口”于“戈”内部居下,表示权威性的同意、批准、应允的语言。),字形表示绝对地不容反对的接受。造字本义:权威性地同意。作动词,引申为权威性地批准、应允,又指绝对地赞许。也引申为欣赏、接受、允许、同意、肯定、是,又引申为合二为一,相统一。“戈”形,“口”声。《广韵》:“可,许也。”,《说文》:“肯也。”,《韵会》:“可者,否之对。”有类似论述,还可以引申为“对”。从形象的角度看,“可”强调的是相统一的目标,双方心合意也合,体现出合而为一的本义。值得再三强调的是,中国汉字由象形字如商代的甲骨文为代表演化而成,是具有朴素唯物辩证法内涵的文字,由具体的事或物抽象而成,具有全息性,也具有朴素的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特征。

3.非“非”,甲骨文1如上图,最早见于商代,象夫妻二人背对背睡在一起,闹意见,強调两者不合,思想不统一或相对立。虽然有分离和对立的意义,但还是在一起的。造字本义:相对立,作动词或形容词,语法上作谓语,本义指事。引申为相违背、不合、分开,又指相对的、否定的、相反的、不是的,也指错误、反对、责难的等义。古文献《说文》:“非,违也。从飛,下翅取其相背也。”,《礼记.礼运》“非礼也。”。“非”的甲骨文比金文更接近本义,也更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非”与“可”相对,又“非”与“是”相对。

《道德经》第一章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其辩证法哲学思想即“道是相统一的,道是相对立的,这就是常见的道。”,也就是说,“道,是宇宙的本源,道是相统一的,道同时也是相对立的,对立统一的道是常见的道。”。“道可,道非,常道。”是标准的形式逻辑语言,是唯物辩证法哲学范畴,这句话符合“全面的、运动的、矛盾的”观点。完全可以说,“道可,道非,常道。”是唯物辩证法哲学中经典中的经典论述。

(郑裕波  校注)

相关文章

  • 9辩证法—人类理性逻辑的开端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源头是黑格尔哲学。但是辩证法最早的发端可以追溯到中国在甲骨文...

  • 赖辉东《论语史鉴》7.19孔子的老师们。

    第19章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 我:施身自谓也。“我”最早见于甲骨文,其甲骨文本义指奴隶社...

  • 2019-05-02:每日语文积累

    已收藏至文集:语文素养积累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戒子篇》

  • 且非文集序

    丙申年初,大学毕业一年有余,自松江迁至杨浦,租得一旧室,不足二十平,经主人许可,重修布置,清洁物具,整理干净,有一...

  • 《顾准文集》【非原创】

    本书金句 思想具有穿透时空的影响力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君主政治“,但对君主也有相应的制约,以避免随心所欲的绝对...

  • 谈辩证法和矛盾运动

    在“浅析“A与非A”、“阴阳”、“一阴一阳”等各自的辩证关系”一文中,我们推论出辩证法的应用条件是,当A和非A属于...

  • 不可非可

    有位可坐,有饭可食,有衣可蔽,有人可爱,有心可交;哭必有因,笑必为果。切莫太涂糊。 ——双笙书

  • 半井印痕之萬利

    可為吉語。取甲骨文字形,連綴一體,一本萬利。

  • 【原创文集】是与非

    分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经17社工本 姓名:蒋祝倩 寒冬太过漫长,长得不知为何迷惘,漫天飞舞的精灵啊,究竟...

  • 【原创文集】是与非

    分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17社工 姓名:蒋祝倩 是与非寒冬太过漫长,长得不知为何迷惘,漫天飞舞的精灵啊,究竟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甲骨文辩证法文集:“可”、“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qpx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