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是以唐代高僧玄奘到印度求法取经这一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为原始素材的。一路上,玄奘历经艰辛,凭着虔诚的信仰和坚强的毅力,终于抵达了目的地。在印度,玄奘遍学大小乘各种佛教教义,获得了崇高的声誉。
十九年后,玄奘返国,他从印度带回梵文佛经六百五十七部到达长安,在长安名刹弘福寺和慈恩寺主持译场,共译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成为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代伟人。
在一千四百年前交通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具有玄奘这样长途旅行经历的人屈指可数。当他西行万里,载誉归来,轰动一时,一些神奇传说也随之产生,成为《西游记》故事的源头。后经历代转述和丰富,最后在明代吴承恩手里集大成又匠心独运,成为我们今天耳熟能详、津津乐道的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中国古代并不缺神魔小说,像《封神演义》、《太平广记》以及一些野杂小说,但《西游记》被称为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自是有它特别的地方。我认为这个特别的地方就是《西游记》其实是借由神魔而关注现实的一篇小说。
例如书中经常有描写妖魔与神佛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孙悟空降伏金、银角大王后,指责太上老君“纵放家属为邪,该问个钤属不严的罪名”;要观音收了金毛犼后“再不可令他私降人间,贻害不浅”;他还嘲笑如来佛“你还是妖精的外甥哩”,等等。而乌鸡国王说自己无处申冤,是因为侵国篡位的狮子精“神通广大,官吏情熟,——都城隍常与他会酒,海龙王尽与他有亲,东岳天齐是他的好朋友,十代阎罗是他的异兄弟。——因此这般,我也无门投告”。凡此种种,看上去说神佛妖怪,其实都是现世的写照。
《西游记》关注现世的同时,又让整个作品充满了理性和人性的光辉。它以幻想的形式对人的进取精神与奋斗意志,作了热情洋溢的肯定。坚韧不拔的执着追求不再只是奉献给虚幻的宗教信仰,而成了英雄人物斩妖除邪、匡危扶倾的伟大实践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战斗历程。看完《西游记》,使我们崇尚的绝不是神佛的法力无边,而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百折不挠、战无不胜的英雄主义和突出的人文关怀。因此,《西游记》带给我们的更多的应该是对现世的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