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刚通知下去停掉酒厂高粱的采买。结果不到一炷香的时间,杨世恭、李广茂和王庸三个股东心急火燎地就奔了过来。
李广茂见到王明之后没有客气,劈头盖脸地就问:“诚德啊,为什么要停掉酒厂的高粱采购呀?”
王明也不遮掩,头也不抬道:“买不到呀!现在成本那么高,买一斤高粱,造出酒来咱们就赔钱了!”
李广茂急了说道:“那也不要停呀,大不了酒水涨价!买高粱的事我们来办法!绝不能停产!”
杨世恭这次不帮王明了,也帮腔道:“是啊,酒水一天那可是海量的银子,现在仓库的酒水都卖空了!你要是停了,这整个大院要怎么运转啊?”
王庸也附和道:“现在水泥厂虽然可以抵酒厂收益的一半,但是毕竟还是差得远!酒厂可是大院的核心啊!如今各厂子那么多人,能赚钱的就只有大车厂,军服厂,水泥厂和酒厂,家禽厂还在孵小鸡,那些军械厂,武馆和车行都是赔钱的货,我们都想不明白你为什么要折腾那么多不起作用的厂子到底要干嘛?还养了那么多乡兵也不见干活,只是吃饭!我觉得诚德可以适可而止了!”
王明抬眼冷冷地看着三人,心中满是不屑:几个老狐狸终于熬不住了吧?今天把心里话都说出来了吧?早就和他们说了,现在自己整个城南的股份拿出来养军队的!水泥厂的收益大头基本是自己的!叫他们不要掺和进来,看来还是忍不住了!
原本训练乡兵的事都是他们三个股东们默许的。如今北边战事局面那么紧张,难道他们就不怕吗?到时候命都没了赚钱有什么用?
不对!他们是没有信心江宁能守得住,他们都是经历过江宁破城的。虽然他们上一次没有遭遇周国的屠城,但当时还没发家起来的三家损失也不小啊?战后也许是因为这些机缘,他们才做到首富这个位置吧。
王明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资本喜欢战争,因为战争是做空资产的法宝,战争过后可以重新底价大量抄底战前资产!杨,李,王三家也有这样机缘让他们一夜暴富起来的。
所以他们并不担心周国围城,即便周国破了城,大不了他们还是和之前老样子一样,该破财的破财,该进贡的进贡!相信不出几年,他们依旧能有变成现在的样子。
但是王明可不这样想,他对战争有着深深地恐惧,他怕万一周国军队打进来屠城呢?谁能把宝压在周国军队的随心所欲上?城南大院的利益和他的心血谁能来保证不被周国军队和流民们破坏殆尽?为什么还没打就要放弃呢?
目前朝廷对王明还是不错的,虽然朝廷没给王明带来太多值钱的东西,但是把王明在江宁的社会地位是给拔高了。至少现在没有人敢明面地欺负王明了!尽管他只是一个五品小官,兼任的练总文官也只不过是正八品,却让王明能实实在在地带两千多人的兵了,相当于一个游击将军能带兵的极限了!
如果能好好守住江宁,刚才去逛大院的周贤,周碧茹他们都会依附过来,江宁城有了能战的主心骨之后,江宁城各种达官显贵也会把王明拉入阵营。同样,杨家的人也没有那么大的底气跟他说话了。
王明现在要翻身,迟早要摆脱杨家庇佑的。目前好像只有升官这一条路,靠挣钱来摆脱似乎很难。虽然王明现在家财已经有万贯,良田千亩。但毕竟王明在江宁时日尚短,沉淀的人脉还是不够的。想要把江宁经营如铁桶一般,还是需要时间的。
现在他王明自己靠文官升迁太难了,毕竟自己只是个秀才身份!而且这个秀才身份还是王明秀才假身份,真要拉到科举考场考八股,对学现代教科书的王明来说简直是难如登天!还很容易穿帮,让人觉得王明的学识含有大量的水分,对王明来说是灭顶之灾!
何况一个秀才身份在举人和进士面前根本不够看,就像一个硕士毕业生来看一个小学生那种不屑的眼神。按现在的条件来说,王明要升官只有升武官,要靠实实在在的战功才能让自己能得到快速升迁!文官给个正八品的练总职务已经是极限了!再要上从七品的文官,你让那些通过科举考试后补官员的举人和进士们该怎么看?
你王明凭什么?
“诚德啊!你能告诉我们你到底是怎么想的?能不能听我们三个长辈一句劝,以后酒厂的事还是跟我们商量一声!不要不和我们商量就关了,这损失你担得起吗?”李广茂看着王明发呆的样子,在王明眼前用手掌晃了晃!
王明微微一笑道:“既然三位世伯的意见统一,那采购高粱和原材料的事小侄就交给三位了!只要有原材料,酒厂想造多少酒小侄就不管了!小侄也是有心无力,北边的战事让小侄已经够操心的了!”
王明想彻底做个甩手掌柜,让这些股东们承担一些压力,万事亲力亲为自己吃力也不讨好。
“诚德啊,不是我说你!你这简直就是杞人忧天了!我们就算周国打过来,你这些产业想保住很难,难不成你真要用你训练的乡兵和周国精锐拼命不成?这不是拿鸡蛋往石头上碰吗?虽然养兵的钱我李家没出,但是作为长辈还是要劝劝你,不要把自己辛苦挣了点钱全部打了水漂了!给自己多留一条后路才是!”李广茂直接一盆凉水泼了下来,毫不留情面。
王庸本是周新的亲家,有了周新撑腰之后,人的底气也足了。但从周新调走之后,王家的人就像泄了气的气球,开始小心翼翼地夹着尾巴做人,王庸对李广茂更是客气有加,这也让李广茂的任性的脾气和目中无人又起来了!杨家的人虽然在朝廷官场有人,但是后台没有李家的人大,李家的后台是文官正五品郎中,还是要比杨家的翰林院正六品修撰更加有实权一些。
见李广茂在数落王明,王庸也是在旁边附和,“说得是!这是苦口婆心啊!”
王明不理会这两个人的一唱一和,他的心思是等会带周贤去青龙山军营看军阵操练,青龙山现在军营上午是课目是开荒屯田,下午才是操练,等会带周贤吃完饭之后去看看放在青龙山军营的兵练得怎么样了。
王明再怎么想做甩手掌柜,军事训练的事绝对不能丢!
王明没心思和李广茂计较,笑道:“李世伯,王世伯教训的是!小子目前就靠你们看不上眼的乡兵给我打来了正五品的武官,虽然官衔不高,但是好歹是可以世袭的!钱是没有白花的!可以挣回来的!军武之事,小子奉劝二位世伯不要参与!你们也参与不了!”
王明软中带刺的话一下扎透了李广茂的心思。虽然李广茂他有儿子,但是没有一个儿子能像王明这样给家族带来荣耀的!看着自己一代不如一代儿子心里满是颓废!
杨世恭一如既往地护短,对着李广茂冷笑道:“好好管教你不成器的儿子吧,哪天带过来跟着我女婿学一学,将来弄不好还能博得一些荣耀的!老李啊,你看看王明手里的几个护卫,才短短几天有的都是百户了!”
李广茂在王明这里碰了一鼻子灰讨不着好,脸上满是不悦,随口说了一句高粱的事情他来想办法!然后说府中有事先告辞了。
杨世恭知道王明很忙,给王庸使了眼色准备起身走了。安慰王明道:“贤婿啊,你安心守着大院,原材料的事情不用耗费心思,我们三个来帮你分忧!你尽管放手去干吧!”
王明微笑点点头,恭送准岳父和王庸两位股东出了城南综合体大院。
忙了大约一个时辰,后世两个小时左右,蒋褚带着一脸震惊和惶恐的周贤父子回来了,周贤父子两人就像是丢了魂一般。
再一次看到王明,周贤的眼神里没有之前狂傲和不屑,而是满心的佩服和敬重!满眼是不可置信的复杂情绪。
周贤在心中不止一次反复念叨:“他是怎么做到的?我儿碧茹没看错人!王明这小子绝非池中之物啊!”
教学楼,军械厂,家禽厂,军服厂,砖窑厂,运输大车行,大车厂,酒厂,武馆等,还有那一排排民房宿舍,各种配套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让这常住几万人的大院被这方圆五里左右的城墙围起来,只要粮食管够,外面周国军队围起来几年都是没有问题的。
这里的生活设施和配套硬件太便捷了!几万人在这神秘的大院里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好所有的事情!这是周贤之前没有想到过的,城南大院包罗的几百种行业在里面经营,俨然就是一个村落,不,是一个城镇!
而且每个厂房里面的人井然有序认真埋头做自己的事情,根本不知道有人来访!看到这些工匠,妇人们认真勤奋做事的劲头,这不是简简单单地教训能做得到的!一定有非常严格的规矩,能管辖几万人,十多个厂房的人年轻人就在周贤自己的眼前。
他从没有觉得王明竟然如此陌生,回想王明这几个月的变化和气度,这些城南大院里的产业应该就是王明的底气了吧!看来王明手里有一万人的乡兵应该不是假话了!这怎么能不让周贤激动?这些工厂就是支撑军队运转的良方,有了这些产业就能让军队如虎添翼了!
放眼整个城南大院唯一不足的就是外围的城墙建设刚刚起步,现在周国军队已经兵临徐州,徐州府被攻克南下江宁府不用几个月就能到达,这几个月即便城南大院安排了两万人多人民夫在修葺城墙也是来不及的!没修建好的城墙还不如不修,免得浪费劳力!
不过周贤看到了王明背水一战的决心,放眼整个大梁有多少人能像王明这样还在积极筹备?准备应战周国大军南下的?他看到太多卖官求荣之辈了!大梁有血性的汉子太少了。
只是王明才一个正五品的千户,他哪里能力能抵挡住几万人周军铁骑南下?虽然有那么大的产业那么多人,但是消耗原材料也是惊人的,军饷,军粮哪一样不要银子?
这他么的王明是妖怪吧?这是才十八岁的年轻人干的事?周贤看着朝气蓬勃伏案奋笔疾书的王明,眼前一阵恍惚!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纨绔不成器的样子,在青楼妓院搂着青倌人日夜笙歌,哪里有想过自己如何经营这么大的产业?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目前颓废的局面?
周贤的眼里有了光,他满眼都是钦佩的神色,还有对未来的希望!
未完待续
PS:出去旅行了8天左右,回来事情特别多,总想写长篇却被各种事情一次又一次的阻断。今天发了狠,必须要逼自己写一篇给催更的读者一个交代。我尽力每天能写一点吧,谢谢大家的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