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青春岁月
重要的不是你可以做什么,而是你选择相信什么

重要的不是你可以做什么,而是你选择相信什么

作者: 芃芃女孩 | 来源:发表于2019-12-29 21:26 被阅读0次
    图片来源:堆糖网

    1.

    这个周末将三个星期之前阅读的一本书籍《学习之道》重新回顾并做了读书笔记。

    翻开封面,我看见以前写下的一句话:重要的不是你可以做什么,而是你选择相信什么。

    再次看见,依旧有所触动。

    你会发现,在生活中,人们对于一些事物的反应往往就是以“相信”为基础。

    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深信不疑,他们不会坚定不移地去做;即使做了也会伴随着迷茫,甚至中途放弃。

    考大学时,很多学生会受不了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即使老师家长同学百般鼓励与引导,依旧会陷入自我怀疑当中。根本原因就是他们内心不相信自己真的有能力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学。

    考研时,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同学弃考,甚至到最后临上考场依旧有人选择放弃。不是他们不知道学历的重要,而是打从心里不相信自己能够在百万考生中脱颖而出。

    因为不自信,所以选择逃避。

    在生活中,人们时常会为未来而焦虑胆怯,甚至不敢勇敢地迈出改变的第一步。不是因为他们不想改变,而是因为他们不相信自己真的可以做出改变。

    一个人明明对自己的工作环境不满意,宁愿一直抱怨也不愿果断辞职,去寻找新的工作机会。不是因为他们真的想待在那种环境下,而是害怕走出第一步以后,未来的境况连现在都不如。

    是恐惧,是怀疑,是内心深处的不坚定,让这些人错失了一次次自我改变的机会。

    比起清楚自己实实在在能干什么,人们更愿意去做那些他们确定无疑的事,哪怕他们深信的根本就不合理。

    2.

    今天整理的这本《学习之道》的作者是芭芭拉·奥克利,其本人的经历在普通大众看来就有些传奇。

    现为工程学教授,但本科专业学的却是俄语。

    小学到高中数理成绩一路垫底。进入职场,不得不学习新鲜知识,甚至是头疼的数学知识。放下工作,再回校园,竟然学成了工程学博士,后留任教授。

    在这本书中,她结合自己的亲身学习经历,从脑科学和心理学的最新研究出发解读学习的原理,提供合理的学习方法以及思维模式。

    也就是说,这样一本书,更多的是以研究事实为佐证来告诉读者你要相信这样的学习思维是合理的,是符合人脑逻辑构造的。

    面对这样的书籍,有一些读者会认为,都是科学数据证明,没有什么可读性。

    对于一些习惯阅读励志鸡汤故事类的读者而言,更会忽视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

    这些做法也就使这类书失去了本身所特有的阅读价值。

    想起类似的书籍《刻意练习》。作者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教授安德斯·埃里克森。当年在研究专业的运动员以及世界级的音乐家和国际象棋大师的时候,提出了10000小时定律。

    埃里克森教授认为,如果想精修一项技能,比方说艺术、体育这些技能,一定需要反复的训练,才能够熟练掌握。

    埃里克森教授还提出了一个疑问:每个人到底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在各自领域达到巅峰的状态呢?

    通过大量研究,他发现需要10000小时,其实这是一个基本的时间底线和要求。

    他还提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一个人花费越多的时间进行精细化训练,就越有可能做好。

    3.

    在《刻意练习》这本书中,更是以大量的名人案例、科学实验来佐证论点的有效性。

    比如,对史上最杰出的冰球运动员加拿大选手马里奥·拉缪,天才莫扎特,作者从他们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出发,来追溯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成就的渊源。

    比如,提出观点:“正确地养育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将他变成天才”,辅之以以往的实验证明:

    20世纪60年代末,匈牙利心理学家拉斯洛·波尔加研究了在各个行业或领域中被认为是天才的人,共计有数百人之多,并得出结论认为,正确地养育一个孩子,都可以将他变成天才。

    他与他的妻子在接下来的25年里,一直沉浸在这个实验中。夫妻生了三个孩子,都是女孩,并且个个都很好地证明了父亲的观点:

    大女儿苏珊·波尔加在4岁时就赢得了她第一个冠军并成为第一位被授予特级大师称号的女棋手。

    二女儿索菲娅·波尔加年仅14岁时就参加了在罗马举办的比赛,并一举夺魁。在单项世界杯国际象棋比赛中赢得了2735的等级分,在当时,无论是男棋手还是女棋手,这都是最高的国际比赛等级分。

    三女儿朱迪特·波尔加在15岁零5个月时成为特级大师,在当时的无论男子特级大师还是女子特级大师之中,都是最年轻的。

    她在世界女子国际象棋棋手中连续25年排名第一,并一直保持到2014年宣布退役。

    无论《学习之道》还是《刻意练习》,它们都侧重以科学实验的方式去证明观点本身的合理性。其根本目的就是让读者去愿意相信这种学习思维、方法的有效性。

    4.

    回到现实生活中,记得在本科时,有一次在食堂吃饭,旁边坐着两位女生。一个女生向另一个女生抱怨说:“老师老问我毕业论文的创新性在哪里,我要是能有创新性,哪还来这个破学校。”

    今天晚上去食堂的路上,也听见类似的对话,一个女生对身边的人说:“哎,写毕业论文,我们又在制造学术垃圾了。”

    暂且不论本身能力有多少,先从这样的态度来看,就挺可悲的。

    为什么同是一所学校的学生,有的人就可以将毕业论文做的很好,有的人却称自己是垃圾。

    明明前几天,我还在研三毕业论文预答辩上听见导师对一位学长说:“你要是把这篇论文提出的网络文学“爽”价值写深刻了,就是在为学术界做贡献。”

    一方面是知识储备,另一方面是学习态度。

    那些能够沉下心埋头学习的人,有时候就是比身边大部分人更愿意多相信一些什么。

    而正因为这份发自内心的坚信,让他们在大学四年受益匪浅。

    所以,想要改变自己些什么,先问问自己是否足够坚信这件事实现的可能性;坚定自己的想法,再义无反顾地付诸实践。

    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要的不是你可以做什么,而是你选择相信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qsu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