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也是一个不得不谈的话题。
有一种懂得,叫做我知道。以为我知道了,就是我懂得了。
但是我懂得了,和我知道了,相隔太远了,但似乎又在一层纱之间。
但是这一层纱,又难如登天。换一种说法,就是知道,做不到,等于不知道。
自己一路走来,通过学习,通过实践,通过再学习,通过再实践,通过悟。
发现人与人的区别,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在那一落地之间。
但是这一落,却隔开了80%的人。因为那80%的人是道理一大堆,懂得的一大堆。
可是一回到生活中,就是一地鸡毛。
面对冲突,鸡飞狗跳。面对问题,逃避面对。面对情绪,死去活来。面对行动,我行我素。面对观点,自以为是。
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一个玩文字游戏的时代。
但一个人的成长,一个人的蜕变,却又离不开这些东西。
只是需要在这些理上,加上一个事上练。
练什么?练一颗如如不动的心。
练什么?练一个在面对每一个起心动念的觉。
练什么?练每一个情绪背后的迁善。
练什么?练自己对每一个执念的放下。
从理论上讲,这些东西,就是那么简单的几个字,谁都认识。
可是从事上讲,这也是最困扰着每一个人前行的最大阻碍。
只要有一个小我的我存在,那么上面所有的这些练习,都全部包缆在其中。
每一个练习,都够我们练上一年,两年甚至更长。
需要的时间,取决于你对小我的执着有多深。
但是在大多数的时候,大多数人却意识不到。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这句话,就是现在社会最真实的呈现。
真正厉害的人,面对困难与挫折是不动情绪的,而且总是抱着一颗感恩之心,一颗慈悲之心。
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看到的问题是最多的,反省是最多的,总结是最多的。
所以,人的成长是最大的,得到的也是最多的。
这就是在阳明心学里面一直强调,心学的核心是在事上练。
不练,不足以成为能力。
只有练,才能知道自己在什么样的层次,在什么样的段位。
如果说你是那一个讲起来头头是道,面对问题却像一个好斗的公鸡,失控的汽车。那么,我可以告诉你,你还什么都不是。
你要走的路还很长,而且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吃生活上的苦,经历生活上的磨练。
带着觉知去磨练自己的心性,通过磨难去磨平自己的棱角,磨平自己固化的认知。
先让认知松动起来,最后颠倒自己的认知。放下那一个自以为是的小我。
在这条路上我与你同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