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奇特的一生》摘要

《奇特的一生》摘要

作者: 罗晓娟237 | 来源:发表于2018-07-07 18:39 被阅读0次

    ——柳比歇夫的时间开销账户

    在一开始作者就说发现了主人公的秘密,这个秘密就是——怎样才能生活得更好。这玩意儿是最佳的生活方式,周游教育意义的样板,提供了某种独一无二的生活方法。

    他所说的一切,似乎都是离经叛道的。最最不可动摇的原理,他都能提出怀疑。他不怕冒犯任何权威……论据往往从别人没有想到过的地方突然冒出来。显而易见,他丝毫没有遮拾别人的的牙慧。一切都是她自己的,是他自己深思熟虑的结果,并经过他自己的验证。

    他是一个非常珍视自己时间的人,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钟,每一秒。56年的时间,每一天他从没有间断的记录了自己度过的每一分钟,并且每一个月过去,都会月结;没一年过去,也都会有年度总结。他使用图表和数字来做总结。

    他用时间来记录说做的每一件事情,时间每过去一分钟,在成果上面就有一点收获。他不厌其烦的记录每一分钟所做的事情。

    柳比歇夫从1916年开始记日记,一天也没有间断过。他的文件都编了号,装订成册,好几十,几百本。学术通信,事物信函,生物学,数学,社会学的教案,日记,论文,手稿,他的回忆录。笔记本,札记,学术报告,照片,书评……形形色色,不一而足。

    最主要的是,他通过这种时间开销记录的方法,可以使他来做计划,他知道要完成一项工作的需要的时间,很多时候的误差不会超过一小时。他可以计划一年的工作,5年的工作。

    时间开销日记的格式是:日期+事件+花费时间,每天记录5-7行。

    柳比歇夫形成了特殊的时间感,他不看表也能感觉到时间的流逝,最终不看表都可以猜出用了多少的时间,误差不会超过5分钟。
    任何活动——休息、看包,散步,他都记下时间。多少小时多少分钟,他是从1916年1月1日开始的。1916年至1972年去世的那一天,56年如一日,柳比歇夫一丝不苟的记下了他的时间指出。

    他的时间统计法仿佛是一台计算机,自动提供了数据:写一篇文章,看一本书,写一封信,不管干什么,每道工序的时间都算的一清二楚。

    他想方法利用每一分钟,利用任何所谓的“时间下脚料”:乘电车,坐火车,开会、排队……

    正如柳比歇夫亲身体验到的,需要高深血丝的工作,他一天最多只能干八个小时。

    他的时间统计法,是记下工作起亿的时间,误差不超过5分钟。“工作中的任何间歇,我都要跑出。我计算的是纯时间“纯时间要比毛时间要少得多,所谓毛时间,就是你花在这项工作上的时间。

    计划的复杂性在于如何安排一天的时间。他决定,用去的时间应该同她从事的工作相称 。也就是说,比方写一篇有独特见解的论文吧,占用的时间既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

    第一类工作:基本科研(分类工作,杂事,校对《达达派研究》,数学,日常参考书《里亚普若夫》(陀布尔让斯基《人类的进化》,亚若什 卡罗爱《动物没有思想》,91页,贝尔格的手稿,捏考诺 奥斯维尔托,17页,拉特纳的手稿),日常参考书《生物学》,学术通信,学术札记,图书索引。

    柳比歇夫有种罕见的才能—随便那本书的作者,凡有独特的见解,他都极善于汲取。有的书一张纸就够,有些大部头书,需要几张纸来归纳。它们的精华同它们的厚度怎么也不相称:大量的插图,表格,附页,书皮……

    第二类工作,文艺作品的阅读,英文书。写了7封计划内嘚信。报纸杂志看了多少小时,给亲人写信花了多少小时。

    结算时也是对计划的总结。一总结马上提出下个月的计划。举例来说,1965年9月的计划包括哪些内容?规定:10天在新西伯利亚的学院里讲课,18天在乌里扬诺夫斯克,2天花在路途上。接着是哪一项工作要用多少小时,巨细无遗。比如,写信24封——38小时。开出必读书单。再照相时要干些什么。要给谁写一份评语。

    制定年度计划或月计划时,不得不依靠过去的经验。例如我计划要看一本什么书。根据捞经验我知道,我一小时能看20-30页,我就根据这个老经验来制定计划。至于数学,我计划每小时看45页,有时更少。

    所有看过的东西,我都要仔细研究。怎么研究?如果一本书谈的是我不大了解的新东西,我就尽量做摘要。凡是比较重要的速,我都尽量写一份评论性的简介。根据以往的经验,需要做这些国祚的书,可以定出一定的量。

    如果认真办事,实际工作时间对预定工作时间的误差一般为10%。需要做摘要评论的书,常常没有完成预定的数目,落下很多。兴趣往往转到别的事情上去了,欠了很多债,一下子还清又不可能,结果就完不成计划。有时寒冰,完不成计划是由于工作精力的衰退。不不曾计划也有外界的原因。但不管怎么样,我知道,我的工作有必要做计划。我以为,我所取得的成就,有许多是靠了我的方法。

    基本工作的时间也要计划一番:备课,生态学,昆虫学及其他科研工作。第二类工作时间一般要比第一类多10%左右。

    他的时间好像是物质,不会无音舞种地消失不见,不会消亡,它变成了什么,中能查得出来。由于做了统计,他获得了时间。这是最实在的收获。

    年度总结是篇幅浩瀚的报表,整整有一本。什么都有记录。以1938年为例:多少时间用于生态学,昆虫学,组织工作,动物研究所,吉他叶沃的水果研究所,多少时间用于同人们打交道,路途往返,家务。

    从这份年度总结中可以了解到看了多少的书,都是什么书,各国文字的文艺作品看了多少页。一年经看了9000页,共用247小时。
    这一年写了552页学术著作,其中有152页付印出版。

    每一年过去,柳比歇夫都要JNJ性分析研究,统计学的一切办法都用上了。蔬菜有的是——那便是每个月的小结。
    总结晚上一年,就该制定下一年的计划了。下一年的计划是根据柳比歇夫提出的任务大致安排的。

    中心任务(1968年)是8月份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昆虫学会议,我准备在会上做个报告,谈谈经验分类法的任务和道路。

    他写道,那写论文盖在会议开幕前写完,在鉴定跳甲属上要做哪些工作,在乌里扬诺夫斯克,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各待多少天。那几年中他的主要著作《文化史上的的莫克里特和柏拉图两个流拍》写多少页,分类学和进化论方面的《轮分类学的未来》写多少页。然后大致安排一下时间,用他的计算单位来表示:
    第一类工作
    570(564.5)
    路途往返
    140(142)
    交际
    130(129)
    私事
    10(8.5)
    诸如此类,一共是1095.括号内是完成数字。括号内外的数字相差无几,说明他能多么精确的提前一年计划他的生活。

    每月小结虽然巨细备载,年度总结中人把锁又干了的,读了的,看了的统统收集到一起,加以计算,分门别类。一年来的工作和休息——简直是什么事情都要结算累计。

    “娱乐——65次“,接着是一张清单,列举了看过的戏和电影, 听过的音乐会,参观过的展览会。

    在其他项内,列入没有看完的书留下的尾巴——欠下的债。达尔文《造物的神殿》 5小时
    德 布诺埃尔《物理学中的革命》 10小时
    特林格《生物学与情报》 10小时
    陀布尔让斯基 20小时
    欠债的账单每年重复一次,再无没有减少。
    有些材料是出人意料的:游泳43次,同朋友、学生交往——151小时,最欣赏那几部影片……

    除了年度计划,柳比歇夫还把他一生的时间制定成一个个五年计划。没过五年,他就把度过的时间和干过的事分析一通。可以说是做个总的鉴定。
    他的工作,面一般铺的很广。上面提及的那个五年计划,要搞数学,分类学,进化论,昆虫学 和科学史。所以,总结也好,计划也好,都分成许多项,许多小项。

    每份小结,总结的末尾都注明了他们的代价——多少小时多到分钟。

    做年度总结,要求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研究:效率有深谋忙完,什么没有完成,为什么……

    看了他的总结和日记,部分是看了他的新,一个钢铁般的人出现在我面前:什么都阻挡不了他去完成既定的任务。计划生活的骑士,机器人,现身于他的方法的苦行僧。

    1942年的计划是,他是这样规定的:
    1、 我全年在普洱热瓦尔斯科。
    2、 不兼职。
    3、 在应用昆虫学方面我本人不准备做很多的工作。只限于领导以及研究伊塞克 库二洲的动物志……因此第一类工作总量,计划可达到1937年的水平(该年的效率是创纪录的),第二我在基辅的学术文档肯定已全部被毁,第三,以我的年岁说,必须立即开始我一生的主要计划——《理论分类学与自然哲学》。根据以上三个原因,1942年的基本工作方面不你写成什么学术著作,只有三个不长的学术政治性报告要完成。

    他不能光是欣赏艺术;凡是读过的,看到的,听见的,他都必定要去设法领悟。他仿佛是要把这一切都消化了,以充实他的人生观。不管是但丁还是列斯科夫,她对他们的作品领悟的越充分,从中得到的享受也越多。

    叫人奇怪的,倒不是她在那样的条件下能挤出时间来研究康德,而主要是他光看书还不够。它的渴望求知的天性必定要这样那样的去消化品味,按照他的需要去洗手。他看了康德的作品,便写了一篇论文,分析康德的主要著作,批判地选择他合意的东西。他需要找到他自己的东西。

    他身上有一种想自己提出问题的需求,这些问题,人们是早就放弃了的。自然界的实质,进化的实质,合理性等——这是一种不合时宜的,迂腐的需求。他的可贵,在于她努力做出回答,不怕有错误。他喜欢把学校教学大纲中载入的标准答案撇到一边去。

    他用各种各样的体系把日常生活安排的仅仅有条:它有报关资料的体系,通信的体系,保存照片的体系都等。无数的日期、姓名,时间,柳比歇夫应用起来简直得心应手。这是因为他把这些材料都按一种巧妙的体系分别铭刻在头脑中。至少可以这么认为,当需要的时候,即使不能“记忆如泉涌“它也能像从书架上抽出一本需要的手册一样,在脑中找到这些材料。

    他不是将自己的年度总结及给朋友们,这些总结被称为‘年度咨文“。当然这不是完整的总结,只不过是一些摘录而已,年度总结本身是归档的。枯燥的年度总结再给朋友们的年度咨文中变了样,描绘过去一年中所有倒霉的事件,痛苦以及欢乐。

    他的时间统计法是他珍惜每一寸光阴,使他崇敬时间。

    第一类工作包括中心工作(写书、搞研究)和例行工作(看参考书,做笔记,写信)

    第二类工作包括做学术报告、讲课,开学术讨论会,看文艺作品,不属于直接科研工作的活动都包括在内 。

    他工作的规模简直相当于一个类似咨询总局,救济总局,学术服务局那样的机关,除了学术上的一件,他还提出道德方面的意见。他老实不客气地以导师自居,教训人,提出要求,分析行为。对我个人来说,信中最宝贵的,正是道德方面的教训。
    他不期待别人的赞扬,他学会了自己对自己作出公正的评价。时间统计法提供了客观的指标。能说明他的情况。
    不管多么奇怪,他的纯理性竟产生了热情,由于它的条理性,生活的奇迹每天层出不穷,令人吃惊。他的时间统计法好似是这种神奇性不断翻新,令人难以习惯。

    柳比歇夫通过它独创的时间统计法做了研究和试验:实验在写、读,听,工作,是说等各方面,他到底能干多少,怎么干?他不让自己负担过重,力不胜任。他总是巡着他能力的边缘前进,他对自己能力的掂量愈来愈精确,这是一条永不停断的自我认识的道路。他为什么这样做?是为了自我修养,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自我献身 ,还是为了大显身手?

    问题就在于:一个人只有向自己提出远大目标时,这个时间统计法才能成立,因为我在小说中一谈到,柳比歇夫利用时间的方法是对待时间的道德态度不可分的。命运赋予我们的生活,时间是无价之宝,应当利用他来不仅给自己,而且给别人,给周围的人们带来最大的利益。方法,利用时间的方法,都必须与生活的目标和意义,与道德品质协调一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奇特的一生》摘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qug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