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写作,不知道写什么,是很多人写作的痛点。
上次讲的6感素材积累法,是作者对内的挖掘。当一个人对一个事物有了感知,把感知记录下来是可以形成有情绪的文字。
写作的素材不会主动找你,而是靠日积月累的收集和挖掘。
今天给你讲的素材积累法,就是对外的挖掘——采访法
相信你一定在报纸和杂志上看过采访稿,也在电视上看过《鲁豫有约》之类的访谈节目,这些所有的形式都是采访的一种。
采访法不止是用在新闻采访层面,在其他领域也有广泛的引用,比如市场调查、用户研究、人物传记、回忆录等等。虽然使用场景不同,但是原则和框架都是一样的。我们不需要严谨的新闻式采访,就用轻松和随意的传记采访的形式就能挖掘出很多第一手的素材。
比如波波来了这个产品,就是对各个行业的牛人进行采访,挖掘和梳理各行业的创业牛人,他们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组织模式等等,把这些第一手的干货资料进行深度解读,形成可以对标的知识体系。最终形成了这个产品。而学习的人都认为这些干货总有能用在自己事业中的内容,这就能产生巨大的价值。
下面上干货——如何做一场有深度、有价值的采访。
第一、前期准备
列清单:
1.采访对象
如:XX社群运营总监
2.预计采访时长
如:2个小时
3.采访形式
如:面谈、网络、电话
4.采访禁忌和注意事项
如:采访对象要求不提及内容和个人私人问题
5.采访地点
如:办公室
6.采访准备清单
1)物料清单
笔记本、笔、录音笔、手机(联络用)、相机(拍照用)、采访提纲、采访对象其他个人材料
2)资料准备清单
个人资料、媒体采访资料、网络评论、个人媒体账号、采访主题相关内容。。。。。。
3)采访提纲
通过资料制作的采访清单、采访注意事项、采访突发事件的应对预案。。。。
4)约见准备清单
约见事件、约见场地、约见场地的交通路线、随行人员和在场人员、发送采访提纲、采访人其他要求。。。。。。
使用以上清单能让你大概率的做一次成功的采访。提前进行检查,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
第二、正式采访
正式采访期间有两项重要的工作:第一,观察细节,观察被采访者在采访过程中的表情、肢体语言甚至情绪,通过这些反应得到问题的答案和更多的信息。第二,采访挖掘,在采访提纲的基础上,深度挖掘被采访者的信息,引导被采访者沿着某种叙述逻辑提供完整的资料。这两项工作可能比找到问题的答案更重要。
正式采访的三类资料
1.采访要点对应采访人的陈述——顺主线挖掘干货不跑偏。
2.非语言信息对应实地场景——什么时候、什么状态使用了什么方法、解决了什么问题。
3.特别标注的事项对应更被采访者和采访内容的相关资料——背景资料
第三、采访整理
通过整理、排列出采访素材的顺序和内在逻辑,这样才能形成逻辑通顺的有价值信息。
整理采访内容的两个方法
1.采访录音整理,通过采访的录音转化成文字,保证文字的准确性。
2.采访笔记整理,对采访内容的补充,及采访感悟的整理。
对采访内容的核查
1.采访中提到的人、事、物、背景、数据等,在网络和其他渠道进行确认其准确性。比如采访人提到“每年的GMV是6800万”,这个"GMV"不熟悉,就要在整理过程中进行搜索和确认其意义。
2.采访中是否有前有表述不一致的,或者逻辑不通的要进行核查。
3.采访中交叉出现的信息要进行核查。比如多次提到“私域流量”这个词,就需要在核查的时候理顺,在不通情况下“私域流量”所描述的含义是否有不同。
采访法可以用在不同的场景下,但是都需要去挖掘更深层次的信息。对名人和公众人物的采访要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对企业采访要搜集企业或者其产品的信息;对家人朋友的采访要挖掘背后的生活经历;对一个时间当事人的采访要挖掘故事素材的信息。
没有什么比采访能够获得更多干货的方法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