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便签阅读2:思考的快与慢

便签阅读2:思考的快与慢

作者: 晓文123 | 来源:发表于2019-05-31 10:13 被阅读0次

这本书主要讲人的大脑有两个系统:系统一是一键执行,自动启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下意识行为,比如:刷牙、洗脸、一位数加减。系统二是在系统一搞不定时才出现,它具有推理能力,可以执行多重任务。但是系统二是个大懒汉,只有系统一求助时,才会出现。系统一又是24小时在线,轻易不求助于系统二,导至人们总是会做出一些错误的判断。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本书列取了系统一——直觉思维的原理和缺陷,并给出系列解答方法。下面,我仅会选择几个对自己有触动的片断,进行便签是阅读。


片断选取1:启动效应——比如当你用嘴咬着一支铅笔,你并不知道自己面部呈微笑状,但这种微笑的状态,就会启动你“高兴”的感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为笑了所以才开心。这种对行为和情感不知不觉间被他物启动的现象,就是启动效应。值得注意的是,启动效应十分常见,甚至是你完全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就被什么毫不起眼的东西启动了。

内容重述:有一个触发点,可能是一个关键词,也可能是一幅图片,或者是某种味道,都有可以触你的行为和情感,这样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启动效应。

经验提取:《父亲》里有一句歌词:“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流”总会拔动我内心最柔软的弦。下雨天,青椒炒肉丝的味道总会让我回到小时候。看到那个关于吃熊猫肉的笑话,总会忍不住嘴角上扬。看到一本书《心静的力量》基本不用打开书,仅仅是看看书名就能让自己平静下来。

未来应用:时刻保持觉察,收集那些引发情感和行为的东西,引导自己随时调整心情。比如,关注哪些可以让自己心变柔软,情绪变好,压力自然缓解的物品,可以时常放到眼前,让自己时刻保有好心情。

片断选取2:因果关系错觉——我们常习惯将接续发生的事件联想为因果关系,将前一件事解释为后一件事发生的原因。比如因为苹果熟了,所以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而实际上苹果为什么从树上掉下来?牛顿的解释更为靠谱。再比如考试前你在课桌里发现了一只蝴蝶,然后那次考试你分数出奇的高,你可能就觉得是因为蝴蝶的出现导致自己超常发挥。

内容重述:我们总会自然而然的把先后发生的第一件和第二件事关链起来,并用“因为……所以……”来解释。

经验提取:因为连续两三年的5月份都发生了让我记忆比较深刻的事,所以下意识里就会觉得5月对我来说总会有事发现。这显然是一种迷信,把不是必然的事情,强化为必然。事情的因果不会是一因一果,有时是一因多果,有时是多果一因,简单的联系,只会让事情的发展轨道偏离正确的方向。

未来应用:不要简单的用“因为……所以……”来造句。事情与事情之间的联系需要多维度分析。因为今天用了裁纸刀,所以手流血了。这句话貌似有必然的联系,但是从前你拿过很多此裁纸刀,手都流血了吗?如果我们简单的归因,那么势必导至,我们未来的日子,不再会用裁纸刀。

片断选取3: 禀赋效应——当一个人一旦拥有某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提高。因此人们经常对于已得到的东西有迷之执着而无法客观判断交换该物可获得的利益,从而损失好机会。

内容重述:敝帚自珍。

经验提取:以前有个女同学,你看着她就会觉的她碗里的饭是最香的,她用的钢笔是最好的,她买的所有东西都是物美价廉的。后来,才发现,是因为她对自己所有的东西表现出来的表情格外喜欢,以至于感染到众人也觉得好。

未来应用:当自己打算作利益交换时,内心要先把“我的”这个标签撕下来。客观评价其价值,才能把握机会。对外要表示出自己对物品的看重,才能得个好价钱。

片断选取4: 峰终定律——人们对一件事情的评价,有赖于该事件峰值时刻(高潮时刻)与结束时刻带给自己的感受。这种评价会影响到他们的下一步决策。

内容重述:人对一件事情的判断主要取决于高潮和结尾。

经验提取:上学时编节目时,总会和同学们探讨,这个节目有几个亮点,每个亮点会不会触发掌声和笑声。在节目结尾时,会不会给人留下反思。

未来应用:以后在授课和演讲过程中对于高潮和结尾要重点关注,多问几个亮点在哪里?有没有让人意犹未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便签阅读2:思考的快与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qvi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