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手写我心
治愈讨好型人格

治愈讨好型人格

作者: shu悦 | 来源:发表于2018-04-20 20:30 被阅读0次

之前我也不知道讨好型人格这个概念,了解它是因为蒋方舟在奇葩大会上的演讲。她说她在东京独居一年才慢慢克服这种讨好人的习惯,但我觉得这个东西是根深蒂固的,人去克服或者说去避免这种倾向的时候,是意识而不是习惯使然。

今天借着考试的机会独自一人来到另一个城市,第一次一个人住酒店。借着找考场的时间,骑着自行车慢悠悠地行过一条又一条街道,我发现其实在中国,仅凭几条普通街道的样子是分不出城市的,在哪个城市都能找到熟悉的大楼样式,熟悉的连锁店铺,熟悉的广告牌,只是面孔生一些罢了,但人的陌生又似乎并不影响我对这个城市的亲切感。

当我想到我今晚要一个人待在房间,明天晚上要离开,我跟这些人不会再有任何联系,我的内心竟然升起一种莫名其妙的安全感,因为我对这些人没有任何的责任感,我不用去满足他们的任何期待。我很惊讶,我竟然为我没有一个归宿而感到心安。这可能也是人的一种惰性吧。我把这种心理称为“自利心理”。

人们把自私自利这个词划到贬义词的范围里面,我觉得是委屈了“自利”,“自私”是把一切都当做自己的,这是不对的,而“自利”是做对自己有好处的事,这是没有问题的,只要不损人,利己的行为是应该被鼓励的。我觉得过分的鼓吹奉献和牺牲的社会是病态的,正常的社会状态应该是每个人争取应有的权利,尽到应尽的义务,一些新闻报导的赞美教师医生带病工作的行为并不是一种正确的行为导向。

每一个个体都天生孤独,没有一个个体的灵魂能够被另一个个体完全理解。人享受孤独是本能,而人形成讨好型人格是因为丧失了这种本能,把他人的期待放在自己的独立的精神需求之上,用自我牺牲换来他人的短暂认同感,获得他人的关注,这种关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牺牲者内心的需求。可是人的欲望是会膨胀的,这种自我牺牲不可能持续满足他人的期待,一旦两者不能对等,矛盾就显现出来了。这时牺牲者就会反思,也就出现了讨好型人格这个概念。

蒋方舟的做法就是跟自己的社会关系剥离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她就不用去满足任何人的期待,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享受孤独。可是人这个概念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不可能会跟任何人都没有牵绊,你只要跟人接触,就会产生联系,或多或少地,总会有自我牺牲,讨好他人的行为或者心理出现,或许我们自己都无法意识到。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持续地反思,每隔一段时间给自己一个独处的时空,把自己的“讨好”心理和“自利”心理做一个平衡,才能持续地自我满足,或者说释怀自己的牺牲,让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健康,解决讨好型人格的问题吧。

治愈讨好型人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治愈讨好型人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qwz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