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仓央嘉措,大家都不陌生。
他是一个写过从多情诗的浪漫诗人,不满足佛教的习俗,每当夜晚降临,便换成风流才子,在酒馆与美丽的佳人约会。
据说仓央嘉措有三位情人。
他那首《那一天》更成为很多人告白的情话: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太长了便不读了)
——仓央嘉措《十戒诗》
可事实是这样的吗?
让我们全面地了解仓央嘉措吧!
为什么历史上的仓央嘉措与我们相识的不一样?
历史人物形象关于三个方面: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
一个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留过名,正史和野史记载的很少,且很多地方自相矛盾,到今天也没有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加上民间的传说多如繁星,使得大家对这个历史人物有很多的幻想,甚至背离原本的历史事实,变成现代通俗的形象。
刚好仓央嘉措满足这样的条件:
历史形象:是西藏格鲁派第六世达赖喇嘛,是第五世的转世灵童,就相当于西藏的他说了算。正史野史记录少,无法解释一些仓央嘉措的历史。
文学形象:是盛名已久的浪漫诗人,据说写过几百首诗,后人都用他的诗表白···
民间形象:是一位风度翩翩的浪子宕桑旺波流连于拉萨街头的酒店、民居,后来甚至夜宿女子之家,醉心歌舞。
可事实是这样的吗?我们所了解的仓央嘉措是是真实的吗?
据正史记载:
第五世达赖喇嘛去世之后,桑杰嘉措遵守遗愿封锁第五世去世的消息,同时派人寻找转世灵童。
三年之后,也就是1685年,桑杰嘉措听到仓央嘉措的出生有出现很多灵异现象,便秘密将他带回照料。1688年,灵童开始学习。
1696年,康熙得知五世达赖喇嘛已经圆寂15年了,对桑杰嘉措不禀报很生气。
1697年4月,灵童从措那启程,前往拉萨。8月,公开五世达赖喇嘛圆寂、灵童即将迎请到来的消息。9月,五世班禅给灵童授戒,取法名为仓央嘉措。10月,康熙正式认证六世达赖喇嘛。
这就是历史上的仓央嘉措。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问题:
仓央嘉措不是在家乡长大的,从小就被秘密搬迁。所以,民间传闻他在家乡自由长大是不对的。
仓央嘉措从小就受到良好的佛教教育,传闻说他不喜爱佛学也是不对的,而且怎么可能年纪轻轻就风流倜傥,与史料记载不相符。
纵观他的经历,根本就没有什么青梅竹马的女朋友。
确实,仓央嘉措有一些游山玩水的喜好,学习方面态度也比较懒散。
但总的来说,历史上的仓央嘉措的形象与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不相同。
仓央嘉措的诗是情诗吗?
当时西藏流行的诗主要三种:政治诗、佛法诗、生活诗。
在谈论仓央嘉措的诗是否是情诗之前,先了解那些流传已久的诗是不是仓央嘉措写的?其次是,那些诗表达什么意思?
我们只能从汉译本中分析,仓央嘉措的诗翻译分为绝句体、自由体。
绝句体以曾缄为主,更加浪漫些。而自由体以于道泉先生为主,直接直白地翻译。
比如东山诗:
曾缄译本:
心头影事幻重重,化作佳人绝代容。恰似东山山上月,轻轻走出最高峰。
于道泉译本:
从东边的山尖上,白亮的月儿出来了。“未生娘”的脸儿,在心中已渐渐地显现。
后来有人翻译:
在那东山顶上,升起皎洁的月亮,年轻姑娘的面容,浮现在我的心上。
几年前,有人重新“润色”:
在那东山顶上,升起皎洁月亮,母亲般的情人脸庞,浮现在我心上。
对比之后,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早期译者理解的“佳人”,“少女”,现在被人赤裸裸地翻译成了“情人”。
这就是仓央嘉措的强大民间形象的影响力,在很多人心中她就是一个“不守清条”的浪子,所以,才会产生这样的奇怪现象,在“润色”他的作品的时候,用字用词逐渐大胆起来。
再回到这首诗本身,“未生娘”在藏语翻译为“圣洁的母亲”。
能让他完全以圣洁的母亲来尊崇的,第一个是栽培他的桑杰嘉措,第二个只能是佛了。
如果母亲指的是桑杰嘉措,便是政治诗。
那佛法诗行吗?
仓央嘉措表达的是观想时的感受和修持层次
观想是佛教的一项基础的修辞方法,这是禅定的入门功夫。通俗来说,这种功夫就是在头脑中想象佛菩萨的样子,闭上眼也能看得到,越来越清晰,最后,佛菩萨与自身意念完全重合。
东山诗就是描述仓央嘉措观想时的过程,把“圣洁的母亲”比作佛,好像东山上升的皎洁月亮,自然而且平和地到了最高峰,一览众山小,最后是克服了心头的魔障。
仓央嘉措也说明了观想的方法:不可强求,随心,像月亮升起一样安静、自然。
这样解释完,我们还会把“东山诗”当作情诗吗?
相信大家都知道《仓央嘉措情歌》,其原来的题目是“仓央嘉措古鲁”,不是“仓央嘉措杂鲁”。
在藏语里,“杂鲁”是有限制的,“杂”是表达的“情”;而“古鲁”的含义是“道歌”。所以现在流传的“仓央嘉措情歌”,在作者的原意里,可能是宗教道歌。
对于仓央嘉措留给后世的财富
从当时的历史来说
仓央嘉措的时代,正是西藏动乱的时代。
当时,桑杰嘉措支持的噶尔丹实力很强,不听从清政府调停,直接威胁到中原地区。而仓央嘉措在押到青海时,蒙古将他放走,且以病逝为由上报朝廷。
清政府培养洛桑嘉措为六世达赖喇嘛,削弱达赖喇嘛的治藏政治权力,权利逐渐归到中央政府。
仓央嘉措这一举动,让西藏的格局稳定下来,换来西藏几十年的稳定,和几代活佛奋斗的理想格局。
从这个意义上,仓央嘉措真正为西藏着想的一尊佛。
对于他流传已久的“情诗”
对于,他的诗歌仍然对现在大多数人认为是情诗,我们难以改变。但至少我们了解到西藏的文化,佛法的一些知识,对于西藏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选择一天中安静的时刻,读上一首,心灵有了片刻的宁静,也是极好的。
分享其中一首给大家看一下:
那一日
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诵经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世》
关于仓央嘉措本人
不管仓央嘉措本身的形象是第六世达赖喇嘛,还是风流浪子,或是浪漫诗人,都只是我们对于仓央嘉措的幻想。
生活中的我们,向往那种自由和快乐,不理会世俗的眼光,只做真实的自己,将自己联想到仓央嘉措身上。
以前,词语得说对,可往往民间流行了更为简便的说法,便把错的当成对的,因为大家已普遍默认错的就是对的。(说的有点抽象,对不住啦!)
这篇文章可能颠覆大家对于仓央嘉措的想象,若得罪仓央嘉措的“情诗”的朋友,请谅解。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关注+转发。这里是罗列孤灯:我们很大,世界很小。既是相遇,便是缘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