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若以文字再造一个世界,无论写景状物、记事言情,都应该像设计师或电影导演那样孜孜于色彩的运用。那怕对对颜色不十分敏感,酌量在文章中加入一些,也总能收获积极的效果。正如品位一般的女人不可以轻易自化浓妆,但简单涂些粉底、抹个唇彩,妥妥的可以提升美丽指数,不大容易出错。
2、记得萧红回忆鲁迅的文章中就提到说他留日时曾读过不少美学方面的书籍。
3、任何现时的写作都与已有的文本存在着呼应,有意识地运用这种呼应,可以增加写作的魅力。
4、只有干巴巴的灰绿红蓝,完全不知如何向细处描摹时,可以发动联想,找日常事物中相似的颜色。
5、真实生活因为有文字的呼应显得更美。人们存有对文笔的执念,抱有对艺术的向往,就是这个原因。
6、鲁迅善点绘,张爱玲惯撒金,刘鹗呢?大概就是以大块的晕染出色了。
7、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
8、中国的文章家们运用色彩的主流还是轻灵派,讲求含蓄蕴藉,要清真本雅,这大概是与儒家的教诲一脉相承,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凡是适度。
9、
10、就先面面俱到的交代吧,什么形什么颜色,花几瓣叶几片,何时开何时败。好比绘画中的写生与临摹,这些属于基本功,基本功都不扎实,就别整那些个幺蛾子了。
11、“人无癖不可与之交也”,因为癖好正是一个人生命力之所在。
12、文学的审美多属于一种移情作用。
13、由此引出一个作家们(包括编剧们)百试不爽的技巧:虚构作品中酌量添加萌物可大大增加阅读趣味。
14、沈从文有一种神奇的本领无人能及,就是于同一笔墨中蕴含层次,或者说善于制造一种暧昧的分殊对立。
15、写动物虽免不了要揣度其心理,但切切忌讳没有节制,自作多情。
16、正如鲁迅所言:幻灭之来,多不在假中间真,而在真中见假。
17、好的作家应当具备两方面素质,除了“能感之”,还必须“能写之”。
18、一般来说,描摹孩童心理和费解行状,采取上帝视角(全知视角)来叙事比较合适。
19、“峻直的鼻梁显出他个性的坚毅”的写法老讨厌了,外国小说老爱整这一套。(千万别将外貌与个性过多联结)
20、总的来说,中文小说中写人物外貌的上乘文字,即便其中加缠些情色的成分、肉欲的感觉,基本运用的也都还是东方的写意笔法,与西方的油画式描写法大异其趣。
21、要以东方敏感的心灵,去谛听世间万物的妙音,抓住它的精魂,呈献给读者。
22、窥浴是文学及影视的经典情色场景,作者和编剧们乐此不疲。要妥善安排一场窥浴,画面的中心固然该给掬水洗身的被窥者,然而着力的重点还该在窥视者这头,毕竟内心戏由他担着。
23、文言(包括旧小说、戏曲的语言体系)的确有充足的辞藻与形式的美感,但对玩转曲折的心理和精微复杂的感觉的关照还太过欠缺。
24、(女人们)一具天天见隔天还要搓洗的身体,哪来的那么多肉麻的词汇?......“自我色情化”最讨厌。
25、小说的空间里最记恨有几根观念的提线,叫本该鲜活动脱的人物都成了僵硬的傀儡。情色文学呼唤内心戏,但是得贴着人物写,不能扯着人物写。
26、以对话为主的作品,怎么可以满眼只有逗号和句号呢?感叹号、问号、破折号、省略号这四大护法上哪去了?不调遣四大护法,对话必须呈现的情感和语气从哪里来?
27、全面一点来讲,“语不惊人死不休”可以理解为:誓死以精准的,富有画面感、音乐感和新鲜感的文字惊艳于人......我一向痛恨写文章言不及义,大而化之,充斥着陈词滥调......诗人不应该致力于表现什么个性,而只应该表现寻常的感情。
28、只要稍有留心就能发现,被评价位“文采斐然”的作者,往往具备善用比喻的特质。
29、比喻更多是内向的意识流动,而非外向的传达,所以写作的时候没有感觉就别强行对比,因为那样效果一定是反面的,一定会成为糟点。
30、所谓功夫在诗外,想让自己的文字哪天也能花团锦簇,平日里关注感官和训练大脑才是正途。还是那句话,光靠埋头硬写搞不定文笔,好文笔是看出来的,听出来的,熏陶出来的。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