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吐槽,我在国企待了十六年,从姑娘熬成了中年大婶。一步步见证了国企经营模式的变迁和人才的不断改进的过程。
从2003年工作以来,刚大专毕业的我来到了一家国营单位,当时的工资待遇和学习机会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也没有朝九晚五的上班时间要求,大多数的岗位都没有什么技术含量,那时候的有文化、有文凭的技术人员非常稀有,如果存在,一定是贵宾待遇。那时候的工作任务简单粗暴,只需要做一些操作单一的软件执行,据我了解,对那些技术工人也没有那么多的要求。整个就是按部就班的存在。去现场时记录资料也全是手工记录,准确性可想而知。人才稀缺造就了我们这些半斤八两的人产生了莫名的优越感和不思进取的非现实主义精神。最大的感觉就是不管如何进取,也是吃着大锅饭,待遇差不多,有何必呢?如果能给自己更多的时间,那一定会是娱乐至上。
2006年,迎来了单位的第一次改革,那年我26岁, 一夜之间,鸟枪换炮的的感觉。由于大家都不太愿意学习,所以单位的电脑只有几个好奇心强 的人勉强操作,当然后来他们就成了本单位的中层管理。那些从来不愿意学习的人被远远的甩在后面,我开始出现了第一次的危机感,第一次考虑自我价值的问题,开始为自己增值,开始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开始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开始去继续教育学校学习,就像一头蒙上眼睛的牛跌跌撞撞,不知道企业的大船开往什么方向,我们的小船如果跟不上会不会沉沦。
2011年,我所在的单位重组合并,每个部门的职业规划,对人员的要求都非常谨慎了。我正好赶上会一些电脑基本操作方法,再加上有点语言天赋,被安排到一个我觉得还喜欢的岗位。那时我已经31岁了。
继续这样干下去,常常开始回忆,电影里的桥段,主人公在无数的问题面前说出的豪气干云的话,人生有多少个十年。哦已经快到2020年了,现在的状态越来越倾向于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被人们挂在嘴边。现在已经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找来看看,排斥学习进步的人,觉得去学习提高的还要累死累活两边跑的人闭嘴了,因为他们知道赶不上一个时代的变迁,自己也不变,那就会被生活的车轮淘汰,工资低同时要面对被辞退的风险,当然他们任然需要继续学习才有基本能力去处理基本工作。
我感慨生命的无常,凭吊逝去的过往,也思索未来的方向,以前的我只知道越努力的人就越有奖赏,上帝会拥抱他。其实那是太天真了。每一次的变迁,我都有回去思考人生,我需要的是什么?哪些做对了,那些有待改进,这件事的发生对我有什么好处。我的价值观在逐渐变得市侩而给别人贴上价格的标签。现代人很多都是这样吧!如果明白的告诉对方,我就是乡下种菜的,或者农民工,每月只有两千多块的最底层打工阶级,你一定会没有多大兴趣和他做朋友吧!又比如说如果对方是一所重点学校分管领导之类的,当你的孩子正就读于哪所学校,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对待方法,可能现代人的区别对待处事哲学我有点不能苟同。
虽然时代变了,一切都有所改变,人们美容化妆,名牌奢侈品的烘托出自我的高级感,可能会觉得一时的高高在上,我想说的是也是我想要成为的是,一个内心强大,强大到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会坦然面对,不管社会如何变迁也都会淡定自若。
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以不变应万变这句话永远都不会过时,不变不是让你什么都不学保持现状,而是说在变化中找到那个自我,不要随波逐流的人云亦云。给自己定位,才能在这个时代立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