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先育己:破除焦虑,才能更好地带娃

作者: 乐活雅 | 来源:发表于2021-02-04 07:13 被阅读0次

    周末的时候,我就会带着孩子去参加各种故事会、或者去公园接触大自然。在一起玩耍的时候,总能听到妈妈们的各种交流:“你家孩子报了什么兴趣班?”“我家孩子屁股坐不住,什么都坚持不下来。”“我家的现在除了乐高、还有跆拳道……”

    每个妈妈都渴望在孩子身上付出所有的爱,也希望孩子能获得世俗意义的成功。我们的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摆脱惯性,将孩子放在比较和评判中。

    因为各种说不清的攀比缘由,我们给了孩子过度关注和保护;父母争吵,家庭因为教育不和睦;忽视或批评孩子,甚至将对配偶的怨恨转移到孩子身上;过度放大负面的东西,孩子犯了个错,无休止地批评甚至打骂等。

    就是我们认为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中,我们逐渐将孩子推入了焦虑的深坑:特别粘妈妈,无法独自入睡;不爱讲话,对陌生人或陌生环境很紧张;缺乏自信心,不敢尝试新事物。而看到孩子的这些焦虑表现,我们还惯性给孩子贴上胆小的标签。

    其实这些根源都来自于我们自己,因为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我们总是陷入各种担心中,孩子好动,担心老师差评,担心融入不到集体。

    但教育的本质是尊重差异,看到每个人的优点。

    我们想的事未必是事实,痛苦来自推理。

    最为关键的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决定了自己的感受。不同的想问题的方式,决定人们对同一件事的不同反应。

    凡事不需要太绝对,关注自己能控制的部分,让不可控的部分随心飞一下。

    面对孩子的各种焦虑,妈妈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孩子呢?

    1 理解并表达出孩子的感受。

    比如孩子说自己肚子饿了,你毫不思索回答一句“刚吃过饭,怎么会饿?”孩子的真实感受被忽略。

    当孩子的愿望没有得到及时反馈时,孩子们会倾向于大喊大叫。

    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或者该做些什么,如果此时家长能够多些同理心,询问孩子,“是不是希望妈妈现在就放下洗碗,陪你玩玩具?”

    如果你能耐心询问,孩子的答案也就容易浮出水面。

    等弄明白孩子的想法之后,妈妈可以共情。“妈妈也希望立马能陪你玩玩具,可是碗不洗的话会特别脏脏,你要不要用魔法帮助妈妈洗碗?或者你先去找你的小手偶玩?”

    孩子有时候期待的关注,其实只是希望妈妈能反馈一下,哪怕只是寥寥数语,孩子可能就不会有反常的举动。

    不要随便猜测或根据孩子平时的表现去推断他,偏见会让孩子有一种被误解的愤怒和伤心。

    教会自己和孩子给各种感受贴标签,认识它们的存在,这样才能更好的调整自己。

    把平和的心态描述为天使宝宝,焦虑不安状态描述为恶魔宝宝。当情绪不自控的时候提醒对方,怎样才能帮助天使宝宝战胜恶魔宝宝?

    当孩子的注意力能转移到思考问题上,情况就缓解了一大半。

    2 焦虑时,学会深呼吸放松自己。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如果你觉得孩子常常大喊大叫,可能你无意识中就这样树立了一个榜样。让孩子误以为,只要大声喊叫,就能吸引注意力,获得话语权。

    父母的平静,是孩子最好的家庭港湾。

    无论是生活还是担任父母的工作,家长必修的一项,就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一开始,其实能够意识到自己情绪没能管理好,有这个觉察就是改变的开始。

    觉察了之后,你会去了解各种办法来帮助自己放松。

    有时间的时候,可以多读一些哲学类的书,修一些禅学、做做瑜伽,让内心趋于宁静。

    有时候,有自己的闺蜜团,能定期放松一下,也能让自己更为从容。

    没有时间,那就在生气的时候,做做深呼吸,觉察空气从鼻子吸进和呼出的状态。

    一切从疗愈自己开始。

    原件没问题,复印件出问题的概率就不大。

    3 学会鼓励孩子。

    昨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了一个视频,让我非常感慨。

    老师出了一套题,20个题目,有个学生答错了18道题。老师在他的卷子上写了{+2},还在边上画了个小脸。学生不解地问老师“老师,我是不是不及格?”“对呀。你做对了两个,下次测试要不要比这次做得好一些?”“嗯,好的。”孩子做了同样一件事,不同家长采取的行动截然不同,对孩子的影响也就完全不同。你还记得小时候自己考试糟糕时,你在担心什么吗?我记得自己总是想法改分数,那样可能被发现就晚点,打骂会来得稍微晚点,有时候甚至能躲过。

    如果我的人生中能遇上视频中那样的老师或者父母,我想自己对错误或者考试失败会有全新的认识,也会全盘接纳,而不是绞尽脑汁逃避惩罚。

    4 不要把你的焦虑转嫁给孩子。

    思维方式的改变,你想的未必就是事实,痛苦源自推理和猜测。

    比如,孩子在幼儿园里遇到了烦恼,她回来向我倾诉并寻求安慰和帮助。那我会细心地询问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她有什么样的感受和想法?下一次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试试什么办法?

    当孩子无法描述清楚,但她重复了好多次这件事情时,那我就会及时和老师去沟通,不要随便猜测和推理。无羁的猜测,只会增加焦虑和痛苦,对于解决问题不但毫无帮助,而且可能会让问题更加严重化。

    父母要相信,这个世界对于孩子来说,机会与挑战并存。

    遇到的任何问题,都是自己和孩子成长和学习的机会。

    5 不要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

    刷视频号的时候,无意中刷到了这样一个短视频:态度改变,孩子的人生也会跟着改变。视频中有一群人,每个人都扛着一个字,他们会拼凑一个句子,随后调整位置,又拼凑成另外一句文字完全相同的话。

    因为态度不同,调整了文字的顺序,表达的含义,立马完全不同。

    句子1 这题你不是练好几遍,笨得喔。VS 你不笨,是这题得练好几遍喔。

    句子 2 什么都不能跟人家比,谁像你一样没有用啊。 VS 没有谁能像你一样啊,不用什么都跟人家比。

    看了这个短句,突然意识到:人与人成长环境的差别,就来自于态度和善心。

    父母的格局,才是孩子成长的基础。

    当父母能有平和的心态,静待花开,孩子可能会给你别样的惊喜。但如果你一直用苛责甚至奚落来对待孩子,孩子可能就会长成你嘴里的样子。

    为什么我们能对同事甚至陌生人如此和善,但对于自己的孩子却如此残酷?不要将我们儿时受过的伤传递到孩子身上。

    无条件的接纳孩子,不要过度控制孩子,准许孩子不按照你的方式来生活。“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的本质是自私,是想用孩子实现你的愿望,让孩子成为你想成为的那种人。

    帮助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进行内在小孩的疗愈。

    曾经,我也以为培养孩子就是付出,现在发现培养孩子也是一种收获;曾经以为是我们抚养孩子长大,现在明白是孩子让我们再次成长;曾经以为教育就是能量的输出,现在领悟到教育其实是能量的交换。

    真正的教育,永远是相互的,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不断发现自己的过程。

    作为家长的自己一定要学会和孩子一起成长,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我们父母自己,不断地修正完善自己,这是对孩子最好的潜移默化、最好的言传身教。

    教育,发现,感悟,成长,是人生的必修课!育人先育己,育己先育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育儿先育己:破除焦虑,才能更好地带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bv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