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早上,镇上的一条街被封了。在公告出来前,手机的各个群上都是沸沸扬扬的,大家都在猜是不是有密接或者其他什么情况,直到晚上解封后,才知道原来是虚惊一场。
类似的情况时不时都会发生,让人感觉好像危机随时都会来到身边一样。
近两年大家都很难,经常都会听到别人说谁谁又失业之类的消息,网上也有很多关于大公司裁员的新闻。
我之前也跟朋友讨论过,如果自己失去了目前的工作,到底还能干点什么?最后只能得出“只能到时看着办”的结论,这也是推着我往前走的动力之一,但我发现这个“动力”好像并没有什么“力”。
能动但没有多少力,就像跑400米的时候,跑和走的区别。就算终点一样,但时间却差的远了。
我们中国一直都有“居安思危”的古训,居安思危就是一种危机意识。
意思是让我们就算是生活在安定的环境中,也要想到未来可能会产生的危难和祸害。面对任何事情,都应当做到未雨绸缪,这样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可能近几年让我大开眼界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也可能是到了一定年纪后责任感的加重,以至于我无论是存钱、身体、工作等各方面,一直都抱有着那么一点点的危机感。
正如前面所说,就是这么一点点的危机感推动着我向前走,让我觉得感觉良好。
但现在我发现,在这些危机感的深处,有一个隐藏得很深的选择,而我的潜意识认为,这个选择能够给我兜底,让我觉得就算真的发生了危机,发生了我“预想”的事情,我也有一条退路。
当前的工作就是我的退路。
我有想过“如果我不做这个职业,自己能做点什么?”这种问题,但我压根就不觉得自己会失业!
我任何对未来的计划,都是建立在自己主动辞职的前提下设想的。
“大不了做到退休!”可能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危机意识,但这是我自己所预想的最坏的打算。
直到那天我看见被封的街道,才意识到自己这个想法很天真,也很幼稚。(我都不知道自己怎么忽然会想到这些)
在这份工作一直做到退休,会不会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我算了一下,直到我65岁退休还有30多年,相当于我自己再活一遍。
想一下自己这30年来有多少的回忆,期间发生了多少事情,有多少当初看起来不可思议现在却习以为常的事情。
谁也不能保证接下来的30多年,自己不会失业,哪怕我的职业是绝大部分人都需要的。
我们觉得可以换个公司接着干,但有的时候却是整个行业都没有了,这个时候还能换到哪?
不要觉得不可能,胶卷、纸媒等等这些行业都是,还有教培行业就是近期血淋淋的例子。
整个行业沉没后,或许会残存一些幸存者在小船上,但谁又能保证在上面的会是自己呢?或许我们可以问一下自己有什么比别人好的地方,能够让我们留在船上!
说这么多就是想再次提醒自己:不要心存侥幸,一切皆有可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