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散文
江湖儿女-贾樟柯的中年挽歌

江湖儿女-贾樟柯的中年挽歌

作者: 自意本徐 | 来源:发表于2018-09-30 02:00 被阅读25次

    江湖儿女-贾樟柯的中年挽歌

    从“小武”到“山河故人”,贾樟柯的电影已经完成了对他自己所经历时代的完整叙述,赵涛在“山河故人”结尾的独舞,沉静从容,脸上的笑容略有苦涩而又沉醉,天上飘着小雪,背景里隐约是万家灯火。这个镜头可以说是所有中年人的心境写照:欲语还休,不如独自起舞。用贾樟柯自己的话说就是“红尘笃定”。

    相比较起来,“小武”和“站台”时期的贾樟柯电影里,即使一个沉闷的长镜头里也包含着小镇青年的愤懑与躁动。我们谁不是被故乡羁绊一生的小镇青年呢?我们时时面对着人生的站台,犹豫着是去是留。这时的贾樟柯也不过是个沉浸在怀旧的情绪里无法自拔的准中年人,只是他的视角更准确,表达的更清晰,保留了他那个时代的特点,却没有用夸张的或者说装逼的手法去干涉它改变它,这是我觉得贾樟柯电影最好的地方。

    从“三峡好人”到“山河故人”,贾樟柯的电影开始有了一种悲悯感和玩世不恭,时不时会用超现实手法表达一下,是一种中年人对生活戏谑嘲讽的态度,是在表达已知生活比戏剧还要荒谬却无力改变的无奈,和酒后的中年人在KTV嘶吼:“我们不一样!”是同样的目的。会被“站台”里的歌曲撩拨起情怀的那一代人,已经到了独自起舞的年纪,背负着至少四十年的生活重量,舞步还必须轻盈,否则愧对家人社会。

    从“天注定”到“江湖儿女”,贾樟柯开始表达不同的情绪,可以这么说,在他以前的作品里港片和流行歌曲都是他把情绪代入时代的重要符号,而“天注定”和“江湖儿女”就是符号本身。他开始用这两部电影尝试类型电影,也是中年人心境的一种表达:拿得起,也放得下。贾樟柯已经从一个怀旧的文艺中年人进化成了一个真正的电影实验者,这本身就意味着一个时代的蜕变。时代不同,但青春的搏动与张狂,和终究会被生活磨去棱角的痛楚并不会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可以像小武那样对时代的变化感到无助与愤怒,也可以像赵涛扮演的沈涛一样伴着“Go West”的音乐独自起舞。

    贾樟柯用“江湖儿女”来致敬自己所有的作品,或者说致敬我们所有这一代人的过往,他自己写的文章“江湖从头说”,讲述了拍“江湖儿女”的因由,文章里的小东应该就是电影里斌哥的灵感原型。小东从一个打架时独自面对十个对手也毫不慌张的街头传说,变成蹲在地上头发稀疏,身体发胖的吃面中年男。看到这一幕的贾樟柯感觉恍惚,因为那时他还年轻,年轻的目光不应该在碗里,碗里也不应该只有面,还应该有爱情、义气和远方,用筷子搅拌起来吃下感觉气吞山河。现在,拍出来“江湖儿女”的贾樟柯应该已经懂得,蹲在那里的中年小东看碗里的面就是面,还能吃出很香的味道,多好。

    “江湖儿女”是一代人的偃旗息鼓,是贾樟柯自己写就的中年挽歌,街头游荡的小武终于变成了饱经沧桑的斌哥,电影“站台”终成绝响,因为听那些老歌会流泪的这一代人已经学会用沉默对抗世界。下一代人会以他们的方式怀念他们所经历的青春。就像我多年前听着郭富城用尖嫩的嗓音唱:“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时候,想不到日后他会在“踏血寻梅”里有如此沧桑的眼神。若干年后,也会有已成为中年人的00后,怀念他们青春年少时的鹿晗tfboys等等,并愤愤不平的鄙视他们下一代人崇拜的流行文化符号。不知那时的鹿晗们,会是怎样的端庄沉静,欲语还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江湖儿女-贾樟柯的中年挽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ei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