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一秒钟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教父》里的这句经典台词成为了好多人励志的名言。
今天在课堂上讲到了议论文《砺以致刃》,结合这篇文章我和孩子们谈到了“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李笑来老师说,清晰且正确的概念是一切思考的基石。模糊、不清晰是导致问题思想和行动的结果。
很多孩子之所以学起来主动性不强,就是想不清楚,因为想不清楚,所以就不好好做,因为想不清楚,所以就执行不到位。
就拿学习来说,如果想不清楚为什么学习,你就会觉得是老师逼着你学习,是是家长管着你学习,你是在给老师和家长学习。
一旦有了这样的想法,内心有所抵触,那这种向外的推力和向内学习的力量就会互相抵消,如此一来,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说了这么多,那到底为什么要学习呢?
01为了增长才干,提高本领
基因可以遗传,但知识和智慧则需要后天的学习。
比如为什么学习时要独立思考?
因为这样才能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的最终指向都是解决问题,你能解决的问题越多,能解决的问题越大,你的价值就越大。
再比如,为什么要背诵?
因为要积累素材啊,就像盖高楼大厦一样,先准备好砖头、钢筋、水泥等原材料,然后才能建起自己的知识大厦。
若头脑空空,那拿什么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呢?
我们记忆的每一个知识点就像围棋中的一颗棋子,说不定哪颗棋子就成了链接的关键点,从而把学到的知识一气贯通,连成线,穿起串。
知识关联越多,掌握就越好,学起来就越有兴趣。
再往深了讲,关联越多,就越能打破学科间的壁垒。你会发现,一旦脱去问题的外衣,去看内在的结构,不同学科不同领域解决方式的策略,都是可以互相借鉴的。
另外,你在克服学习困难过程中的意志品质,遇到问题知难而进不放弃的精神,能在对错面前作出正确选择的决断力,都是能力增长点。
再比如,面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考虑的多角度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这些都是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知识是过时的,但你学到的思维方式永远是有用的。
比如学了概率学,你大概率就不会去买彩票,因为你懂得它的算法。
02为了提高自己的洞察力
未来的竞争,对我们洞见问题本质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提升这种洞见力呢?
成甲老师曾给出过一个简单的公式:
思考力水平={你做出的假设}与{事物发展规律}的重合度
也就是说你掌握的事物的规律越多,你做出的假设就越接近事实结果。
03为了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式,找到自己的人生公式。
这是你将来应对各种情况的模板,谁跟谁的也不一样,而现在正是形成你自己的人生算法的时候。
同样的境遇,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会作出不同的选择,走向不同的路径,最后造成不同的结果。
你的人生算法决定了你快乐不快乐,幸福不幸福。
04为了精神的丰盈
温饱问题解决后,你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精神层面的追求。
没有精神追求,人只不过是吃喝拉撒睡的一副皮囊。
《未来简史》里提到,当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日益成熟,人类将面临着从进化到智人的一次改变,一部分人沦为“无价值人群”,一部分沦为“神人”,
由于接下来的科技发展潜力极其巨大,很有可能就算这些无用的大众什么事都不做,整个社会也有能力供养这些人,让他们活下去。
然而,什么事能让他们打发时间,获得满足感?人总得做些什么,否则肯定会无聊到发疯。到时候,要怎么过完一天?答案之一可能是靠药物和电脑游戏。
学习可以让我们摆脱一些低级的肤浅的快乐,还可以帮助你从被接受、被喂养的消费者姿态,转变为创造者、供养者,从而给你带来高级的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