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各种关系的总和,是社会关系的集中体现。本质上和商品无异,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你单纯的存在,只表示你具有使用价值,并不具备交换价值。既然人是各种关系的总和,就必然要与所处的外部环境的人、物发生关系、产生联系,同时与周围的环境互动、发生交流。
这种人际、人物交流就如同商品的交换。你的使用价值必须转化为交换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你真正的价值。
需求产生价值。你具有多大价值,就在于你能多大程度上被人需求。如果人视你如草芥,只能说明你于人于世一无所用。
有的人,追求达到一种天地境界,于人于世一无所求,“真名士,自风流,本逍遥”。至于人视己如草芥,也毫不在意。
这样的人,到底是可喜可贺,还是可悲可叹?
从一个角度上看,是可喜可贺的,因为,他超脱于俗世社会、红尘之外,“超脱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也正因为他的这种超脱,少了许多束缚,多了几分自由。
要知,人生有几分自由和自在,就看你于外少几分需要与依赖。你于人所求的越少,就越逍遥自在。
老子icon说:“无欲则刚”,完全的无欲无求,你当然硬如金刚,因为你“死翘翘、硬梆梆”了。[捂脸]
所以你只要还是一个活着的人,你就不能不产生需要,不能不有所欲求。你可以“在陋巷,饭疏食而饮水,曲肱而枕之”,最大限度地减少需要、减少欲望,让自己多一分自由自在。但你至少要阳光、要空气,要水、要食物,所以,你还是免不了对外界自然环境的需要与依赖,因此总还是无法获得完全的、绝对的自由,还要受自然环境的束缚与羁绊_“犹有所待”。所以,人,只要你还有一口气在,就不可能实现庄子所说的那种“逍遥”,不可能做到“齐物”。“无名、无己、无功”的“圣人、至人、神人”,一如佛家的“涅槃”境界,只存在于那个“彼岸”的世界_身后的世界。
现世的世界,是个“有”的世界,人也只能生活在这个“有”的世界,也就必然少不了“有需要、有欲望”,就必然会“有所待”。
有需要、有欲望,有所待,就必然要与外部发生关系,多少要受些羁绊,不可能获得绝对自由。如此一来,就需要你不仅仅是做为一个有使用价值的存在,还必须具有交换价值_在与交流交往中,具备一种可以互相利用的价值。
人生在世,不在于你具备多大的使用价值_虽然这是基础,而在于你具备多大的交换价值,能为人所需、为人所求、为人所用。
如此一来,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你为自己谋得多少利益,而在于你能为人为世贡献多少利益!
人生幸福,从本质上讲,就体现在你对人对社会的贡献中。贡献越大,你越幸福!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上讲,达到天地境界、视人如草芥、也不在意人视己如草芥的人,又是可悲可叹的。
所以,真正于现实生活丶现实世界的人有用的,还是中国儒家思想。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名人大家,出儒进释道,最终仍返儒的原因。
儒家思想的精髓,集中体现在中庸之道上。中庸之道的精髓,又集中体现在所谓的“易”兼三义_简易、不易、变易上
人,要有出世的心,以让自己少些羁绊,多点自由;但也要让自己做入世的事,如此,人生才有意义,才具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