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令人惊讶的书籍。
这本书的作者塔西尔是一位英国记者,他的母亲是印度锡克教徒,父亲是巴基斯坦人,是位政客。塔西尔从小因为政治原因失去父亲。发生在一次巴基斯坦裔英国人极端分子对伦敦地铁和车站的爆炸事件,使塔西尔深入走访穆斯林并发表了一片报道,这篇报道上了政客杂志的封面和头版,因此他非常自豪的把杂志寄给了他远在巴基斯坦的父亲,得到的回信却是充满了敌对与批判。他受到打击和困惑的同时,也决定行走伊斯兰国家,去理解真正的伊斯兰教。
书的旅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伊斯兰世界边缘的伊斯坦布尔出发,穿越叙利亚,来到麦加的中心,是对伊斯兰宗教的理解之旅,第二段是从伊朗到印度到巴基斯坦,是找寻他父亲的回家之旅。在路上,他接触了大量的穆斯林,去试图理解他们的文化、宗教以及背后的政治。
然而,这本书让人觉得不解渴的地方,就是在各地与穆斯林的接触中,常常是欲言又止,常常是开始很紧张,结果不了了之,我不知道作者塔西尔是不是存在的一些顾虑,而让他无法直击一些问题。但,至少,在这本书中,从宗教、文化、政治、历史的角度上,我都获得了丰富和深入的理解。
在伊斯坦布尔,塔西尔接触到的一位穆斯林兄弟阿卜杜拉,把伊斯兰世界和现代世界分为不同的体系。他认为,现代体系(也可以理解为西方主导的世界)把人供奉在中心位置,以人为中心的,而伊斯兰教体系是以神为中心的。西方文明相信人类有能力掌管一切,不需要神来创造一个文化体系或者宗教体系,人取代神,进步取代来世,理性取代信仰。
阿卜杜拉人为,西方世界明白伊斯兰教所拥有的理想体系有能力把他们的整个政治文化体系都带回到从前,伊斯兰教具备这种优势。因为伊斯兰是不会被人改变的。人类无法左右它,如果你离开它,选择权在你,但你无法改变整个宗教。
所以,阿卜杜拉对现代世界体系是敌对的、异己的。认定它想要把伊斯兰教变成“空洞的包装”。其实,从这个方面来说,即便没有宗教,被外国势力殖民的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都可能有这种侮辱感。
所以,一些激进派穆斯林总是在试图“翻盘”,梦想有朝一日统一天下,按照伊斯兰律法生活。而那些融合了其他民族的国家,虽然也有穆斯林,却相对开化了很多。在我生活的城市,以汉族为主,这里的回民穿衣打扮和汉族无任何区别,除了一部分纯回民饮食和汉民不同,我从未见过他们到清真寺礼拜。当一路西行到兰州、西宁,妇女的头巾有了变化,他们会把头发包在围巾里。再到中东国家,那些封闭的,没有其他民族融合的伊斯兰国家,服装变化很大,从妇女黑色的长袍带上面纱,到阿富汗的蓝色查连,只有眼睛可以通过细密的网眼看到外面模糊的世界。这就是外来文化的融入,那些纯穆斯林,他们认为这是现代体系再腐蚀伊斯兰教。而被腐蚀了的穆斯林,只是名义上的穆斯林,已经丧失了战斗的能力。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是西方世界体系造成的。
在叙利亚的阿布诺清真寺,作者塔西尔参加清真寺主麻日聚礼,有伊斯兰法学者在讲坛上布道。然而令塔西尔感到挫败的,是他原本相信信仰能够为人们提供庇护所,以躲避物质世界的烦恼,但阿布诺却不是这样的地方。阿布诺是政治的,充满愤愤不平的情绪,提供退避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也是一直以来它力所能及的办法。它的目标是让信徒回归到一种纯粹的历史和政治秩序中,不受来自现代社会的干预。叙利亚被沦为一个合适的起点,更容易把外部世界拒之门外。
伊斯兰教和其他宗教不同的地方,在于《古兰经》是一套非常完成的法律和规章。伊斯兰教对衣着、食品、崇拜、个人行为以及家庭和社会中行为的要求,都做了详细的规定。
我们再返回英国看巴基斯坦裔的英国穆斯林,第二代巴基斯坦裔和父辈巴基斯坦人是不一样的。巴基斯坦人从亚洲来到欧洲,并在那里落地生根,他们深知这个过程的艰辛,因此低调对待宗教,生活的重心在于争取经济上的成就。然而年轻一代,他们既不是英国人,也不是巴基斯坦人,不具备父辈那样的经济动机,超越国籍的伊斯兰身份还遭到谴责,愤愤不平之感随之而来。所以在像阿布诺清真寺礼拜中那样的讲解,在很大程度上蛊惑了这群没有生活压力的年轻穆斯林,滋生恐怖事件。
穆斯林对西方世界如此的仇恨,采用如此极端的解决方式,在书中并没有明确的说明。但是历史因素造成的仇恨一直遍布在中东世界的思想里。由于作者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混血,我从印巴分治的角度上来浅显分析一下这种仇恨。
印巴分治是指在1947年英属印度分裂为印度和巴基斯坦。分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宗教信仰。巴基斯坦信奉伊斯兰教,而印度信奉印度教、锡克教等。印度视牛为神,然而伊斯兰却宰牲牛羊,因为宗教的不同而产生了无数的冲突。然而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交界处,有一个争议地区——克什米尔。克什米尔是长期以来印巴冲突的导火索。在克什米尔,70%的人信奉伊斯兰教,然而,克什米尔的王室却是信奉印度教。所以这些年来一直冲突不断,因为领土之争也就是国家防线之争。
这也就是为什么作者塔西尔的父亲为了在巴基斯坦从政,与塔西尔的印度母亲离婚,不愿意与他母子有任何瓜葛的原因。
中东穆斯林憎恨美国、以色列、印度人。我们知道了和印度人的瓜葛,那么美国和以色列又是为什么?美国代表着西方世界体系。在基督教的《圣经》中,耶稣诞生于以色列,在《古兰经》中,默罕默德也诞生在以色列。那个时候,伊斯兰教是控制整个西亚和中东世界的。所以犹太人遭到了大批量的屠杀。而后,美国的强行介入,让犹太人回到了耶路撒冷建立了以色列。整个西亚和中东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唯独以色列这个地方信奉基督教,所以穆斯林对犹太人和美国人是憎恨无比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以色列签证的人,是被所有中东国家拒签的原因。
那么作为中东世界之一的阿联酋,为什么有很大的包容性呢?这里的阿拉伯人也是非常纯粹的穆斯林,为什么会天下太平呢?用最通俗的原因解释就是它听美国的话。美国以美元结算石油,所以支持与发展迪拜,并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和影响力,来巩固美元在世界的地位。美国过量印发美元,如果不能在世界流通,就会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宗教的背后是政治、而政治的背后是利益。
再来说说这本书的名字《我的穆斯林父亲》。其实塔西尔认为,他们父子只是文化上的穆斯林,怎么理解?就是父亲生活在巴基斯坦,是穆斯林,虽然他本身并不相信古兰经的内容,也不按照古兰经里的律法进行约束。他的儿子,子随父姓的也被认为是穆斯林,尽管他本人并不信奉伊斯兰教。
我从这本书之外了解到,作者的父亲老塔西尔长期追随贝·布托家族,在政商两届游刃有余,生意涉及电信、传媒等多个领域。巴基斯坦人民党重新崛起后,老塔西尔重出江湖当上了旁遮普的省长,09年不幸被保镖刺杀身亡。
有一位国人在沙特工作的时候,老塔西尔是他的重要客户之一。对老塔西尔先生有一些了解:老塔西尔是英巴混血。他办公桌上有Cohiba雪茄,墙上挂着华丽的波斯挂毯,门外停着奔驰SLK双门跑车。当年他不仅跟作者塔西尔的母亲(一个印度的自由记者)有过一段艳遇,还与某宝莱坞明星有过一年的罗曼史。老塔西尔并不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大多数时候过着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但他却自认是一个真正的穆斯林,对美国和以色列有着同样的仇恨。老塔西尔认为穆斯林是一种身份的认同,而不仅仅是宗教信仰。
#5596-Vikki(Феруза)#橙子学员码字岛#第三篇作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