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走进伊斯兰的世界读书橙子学院码字岛
【走进伊斯兰的世界】《我是马拉拉》读后感 总第2篇

【走进伊斯兰的世界】《我是马拉拉》读后感 总第2篇

作者: 3c5d7d4e80ab | 来源:发表于2017-05-04 21:00 被阅读102次
    【走进伊斯兰的世界】《我是马拉拉》读后感 总第2篇

    “我没有办法理解塔利班的想法。他们在诋毁我们的信仰,”我在一次采访时说:“如果我掏出一把枪,抵在你的头上,然后跟你说伊斯兰教是一个诚善的宗教,谁还会发自内心的认同伊斯兰教?如果我们希望世上的每一个人都变成穆斯林,为什么他们不先以身作则,当一名好穆斯林?”

    以上这段话是《我是马拉拉》当中,我最喜欢的一段话。所以用来开篇。这本《我是马拉拉》放在书架里至少半年了,我想读任何一本书,都是和这本书有着缘分。有的时候,买来没有看,并不是因为它不好,而是因为我们的缘分还未到。一本书,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世界观下看,它所呈现在脑海里的样子是完全不同的。而我,在积累了一些对塔利班、伊斯兰、中东、古兰经的理解之后,再来系统的看这些书籍,会更容易体会作者的心境。

    原本以为马拉拉是一位30多岁的女记者,这可能是因为我之前读过的一些书,都是以记者的身份来报道伊斯兰世界的故事或者纪实。而封面上马拉拉的照片看起来也颇为成熟。在我准备打开这本书的时候,百度查询了一下马拉拉的背景资料,惊讶的看到她是一名90后,而且出生在1997年。在这样一位现如今年龄还未满20岁的女孩,她是怎样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她是怎样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会见的?她是怎样写出这样一本人物传记的?

    带着这些疑问,打开了这本书籍。书籍一共分为四个大的章节,按照事情发生的时段进行记载。从文字中,既能感觉到一个十几岁小女孩的单纯的文字,又能感觉到她过于成熟的一面。不管怎样,她拥有一颗善良的和强大的内心。

    马拉拉于1997年出生于巴基斯坦斯瓦特的一个小村庄里,从小受到父亲的教导,敢于正面直击和宣扬自己的声音,反对塔利班。结果在15岁的时候,遭受到塔利班的威胁,并被塔利班开枪击中了面部,而后在巴基斯坦官方和英国顶级医生的全力救助下,获得重生的记录。

    在马拉拉小的时候,斯瓦特河谷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书中的对于斯瓦特的描绘,总让我想起在尼泊尔博卡拉的风景。早上,阳光从托佳尔的山顶反射回来,往左望去,就会看到史宾佳尔的山顶被第一道阳光照亮,发出金黄色的光芒,仿佛一位额头上带着金色额链的淑女一样。接着,常常会下一阵雨,将一切都洗净,然后,云朵会在种着小胡萝卜和核桃树的梯田附近逗留。时间推移,太阳越升越高,白山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到了傍晚,白山没入黑暗中,太阳慢慢往黑山移,从任何方向望去,都能看到白山。父亲告诉她,他曾经把这里当做是和平生活的象征,白山就是河谷末端的一面白棋。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曾经以为这个小小的河谷就是全世界,如果有人穿越山陵与天空连接的地方,就会掉到世界外头去。

    我记得,在我小时候,我最远就到过天津的劝业场。劝业场的尽头是一座天主教堂。那个时候,天津还没有特别高的建筑物,于是,每次当我看到天主教堂,我便觉得那就是城市的尽头。而我从来也没有走近过天主教堂,所以我总是觉得天主教堂的后面就会掉下去。每个人小的时候,思想都是简单和单纯的。然而,经常因为发生一些事情,而使人随着年龄增长的同时,那些有着非凡经历的人的思想可能会比年龄增长的还要快。

    马拉拉受到她父亲的影响,从小就是一个不甘平庸的人。马拉拉的父亲出生在一个落后的山村,但因为他不服输的个性,他成为一名教师,再后来开了学校,在最落魄的时候,学校只有3个学生,还欠了许多外债,这期间还经历了洪水和地震。后来,随着生活的改变,学校发展越来越好,拥有三座教学楼,有70多名教师。在担任校长期间,他还关心文学界和部落集会的事,并积极投身推广环保和保护河谷地区环境的工作。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好名声。

    夜晚,他的家里经常来人,他们就坐在屋顶去讨论政治。从小,马拉拉就喜欢听他们讲话,对政治非常敏感,以至于在十多岁的时候,就开始进入政界。我不敢说,马拉拉是一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在巴基斯坦这样的地方,正如《吹过开伯尔的风》中所描述的那样,任何跻身政界的巴基斯坦人,都是拥有一个很好的家庭背景。而在书中,这块内容却被深深的淡化了。和《吹过开伯尔的风》的角度不同,马拉拉的传记中,她更崇尚民主党。对前军官总理穆沙拉夫表现得有些排斥。

    马拉拉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凡是要做第一,并敢于直言。于是在她童年时代,一方面努力学习争得班上第一名,另一方面,见到垃圾堆里分拣垃圾的肮脏的小孩,她萌生了让这些孩子免费进入小学学习的念头,希望通过知识的力量改变他们的人生。

    2007年,塔利班来到巴基斯坦,从那个时候开始,塔利班开始严重的干预到女孩上学,毛拉FM电台蛊惑那些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因为在一些贫穷的村庄,男人除了家里的一小片土地,就是到南方的矿上去工作,每年都会有一些棺材因为一些意外事故被抬回村里。而能够获得最好的工作就是到迪拜去当建筑工人。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看不到生活的出路与希望,而塔利班招收圣战士,不仅发给他们工资,也给他们当宗教警察的权利,如果成为殉道者(比如自杀式爆炸袭击)还会给家里带来一大笔生活费,并声称殉道者死后可以进入天堂并获得更高的礼遇。

    从那个时候开始,斯瓦特河谷就变成了悲伤之谷。先是早期经历洪水、地震,而后塔利班在这里暴政。他们摧毁了马拉拉常去的那周遭玩耍的佛像和佛塔,这是远从贵霜帝国时代开始,他们已经在此地矗立数千年,是巴基斯坦早期佛教文化和历史里最珍贵的一部分。在一个可怕的日子里,塔利班用炸药炸毁了杰汗阿巴德佛像的脸庞,它和被阿富汗的塔利班炸毁的巴米扬大佛几乎一样珍贵。

    他们一方面强迫关掉所有的女子学校,如果不听从,就炸掉学校。另一方面,他们不停的袭击一些他们认为对他们有威胁,或者不遵守塔利班规矩的人。所以,这片宁静的河谷变成了血腥之地。女孩子们再也无法上学了,再也不能在草地上野餐了。人们上街已经变得不再安全,夜晚更是不敢出入。斯瓦特充斥着爆炸声、枪声和鲜血淋漓。此间,由于马拉拉的父亲经常参加一些部落集会、公开演讲和反对塔利班,他被匿名信警告过很多次。尽管如此,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抗。马拉拉得到父亲的允许,通过BBC在白沙瓦特派员的引导下,采用匿名的方式撰写一份塔利班统治下的每日记事,来展现处于深重灾难中的斯瓦特人的生活。这样冒险的事情,在马拉拉和他父亲的身上发生过很多次。

    从正面导向说,任何一个领导人,他都有着过人的胆量、刚毅的内心、勇敢的坚持。而普通百姓,因为惧怕外界的压力,而变得中庸,或者逆来顺受。在马拉拉遭到塔利班枪击之后抢救的那段时间里,他的父亲一直在忏悔,是不是自己的“野心”连累了心爱的女儿。

    2012年10月9日,马拉拉受到了塔利班的枪击。当时他们正在坐校车回家的路上,塔利班突然拦住了车子,并问到“谁是马拉拉?”而后三声枪响,马拉拉失去了记忆……而在枪袭发生之前,巴基斯坦政府就已经声称彻底推翻了塔利班。可是,塔利班只是从地上转入了地下。巴基斯坦并没有彻底根除塔利班。塔利班虽然再没有规模性的在各个地方实施暴政,但是他们转入地下去袭击那些他们认为有必要除掉的目标。致使现如今,照例在世界各地有恐怖分子的袭击,他们也许是塔利班,也许是IS,也许是基地组织。

    书中,最吸引我的是马拉拉被枪击之后,被抢救的那段记录。这本书是马拉拉和英国的克里斯蒂娜·拉姆联合完成的。因此这段内容,应该是拉姆来描写的。马拉拉的抢救,有几个简直就像电影里才会有的场景。马拉拉初期的救治并不理想,来自英国的两名医生要求转院至拉瓦尔品第的军事医院,在直升机上,一名英国医生一直在进行护理,她在英国的一半工作就是转移重症病童,另一半工作就是在重症病房里医治这些孩子。她知道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病例。她说:“如果马拉拉有个三长两短,全部的责任都会落在我这个白人女医生上,如果她死了,我就等于杀了巴基斯坦的特蕾莎修女。”尽管如此,她没有考虑这些潜在的隐患,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到抢救之中。

    在马拉拉被转入到军事医院之后,整间医院都被封锁。医院外还有一整个军营的士兵守候,屋顶上甚至还有狙击手。所有人都不准进入医院,医生必须穿上制服。连马拉拉的父母也被指派了陆军少校步步跟随。连总理想来看望都被拒绝。可是马拉拉的情况,还是需要转院至国外,由于政府不愿意与美国合作,于是决定转院至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医院进行治疗。当时仍然需要在48小时完成转院,最多不可以超过72小时。

    可是这次枪击事件已经传出了很多阴谋论,外面到处流传着马拉拉是美国中情局探员这类的消息,因此巴基斯坦军方对此事有很多顾虑。英国政府同意提供协助,前提是要巴基斯坦政府正式提出请求。但巴基斯坦为了面子,迟迟不肯开口。所幸这个时候,阿联酋的统治者出面了,他们愿意出借私人喷气机,飞机上自备了小型医疗系统。于是马拉拉成功的完成了跨国转院。

    后来马拉拉在记录中说到,当时她昏迷不醒,其他人告诉她,这架阿联酋的私人飞机奢华无比。上面有舒适的双人床,十六个头等舱座位,飞机后方还有个迷你医院,配有欧洲籍的护士和一名德国医生随行。

    后来巴基斯坦总统阿里·扎尔达里、阿联酋外交部长写卡·阿卜杜拉·本·扎耶德前往英国探望马拉拉。扎尔达里总统出资20万英镑承担全部医疗费用,并在伯明翰为他们租了房子,以便马拉拉恢复后和他的家人在这里生活。而后马拉拉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在联合国进行演讲、并成立马拉拉基金会,呼吁全世界失学的儿童上学。

    马拉拉说:“我很骄傲我的国家是世界上第一个伊斯兰国家,但对其含义,我们其实并未达达成共识。《古兰经》教导我们要忍耐,但是我们常常忘记这个词。以为伊斯兰教的意思就是要妇女闭门不出或者穿上罩袍,而男人们则去当圣战士。这真是我们说的‘半吊子的医生危害的是性命,而半吊子的毛拉危害的是信仰’。”

    【走进伊斯兰的世界】《我是马拉拉》读后感 总第2篇

    #5596-Vikki(Феруза)#橙子学员码字岛#第二篇作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进伊斯兰的世界】《我是马拉拉》读后感 总第2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avd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