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晨间笔记2

晨间笔记2

作者: 红柳_3291 | 来源:发表于2024-04-03 07:15 被阅读0次

今日清明。

清明是祭祀的日子。慎终追远,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中国古代社会,祭祀在人的生活中占有很大部分。可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这一传统差点丢失。小时候,过年和七月半(中元节),这样的日子里,家里是要烧一些纸钱的。不过,当时并不知道是烧给谁的。至于清明节,那还是在家读书时,学校里会组织祭扫烈士陵园的活动。等到读了大学和工作后,清明在我心目中就只有那首“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诗了。2008年4月4日,清明正式纳入中国法定节假日,从这时候这个节日在我的心目中才变得清晰、重要起来。清明一放假,就往老家跑,祭祖宗、上坟成为头等重要的事情。说到敬祖宗,那天嫂子跟我说,她刚嫁到我家时,见我家在祭祀的日子里不敬祖宗感觉很奇怪,她说他们家是非常重视这一传统的。哥嫂分出去单独过了后,在嫂子的坚持下,哥嫂把这一传统重新捡拾起来一直保持到今天。

我的父母为什么不敬祖宗?回想小时候的庄邻,不敬祖宗的占绝大多数,但也有少部分家庭坚持的。父亲是过继给他舅舅家的,说是过继,可父亲的姓却没有改,依然是原有的姓。再往上追,据说我爷爷年轻时会吹拉弹唱,到处吃喝玩乐,他和奶奶一生生了好几个儿子,除了把大伯留在身边,其他的儿子都送了人。父亲对他的父亲是什么感情,父亲生前从未跟我提起过,会不会因为这些经历让他对以前的家族没有归属感或是认同感?小时候很羡慕别的孩子,他们都有爷爷奶奶照应,我却没人照应。我以为我是没有爷爷奶奶的,虽然小时候过年时都去爷爷奶奶家里拜年,但我从未将他们和我们联系在一起。父母在家中鲜有谈论爷爷奶奶,这可能是我一直把他们只是当作普通亲戚的原因。

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论语》中的这句话提醒了我。从清明节成为法定的节假日,从父母相继离世,从去年公婆相继离世,祭祀活动经常搞。会买很多祭品,会烧纸化钱,可心里究竟有多少敬意,很难说得清,大多是把它作为一项仪式在进行。慎终追远的形式是需要的,更重要的是要有内容,要有心意。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不忍回顾,慎终这一块,在母亲这里我做得并不太好,因为工作、因为孩子、因为离家太远……这是心中永远的痛。追远,就更难了,因为不了解。现在农村开始讲究起续家谱,每年搞一次同姓同宗的家族聚会,说起来我对这一活动还是很感兴趣的,可参加聚会的只能是男性。父母那边,是哥哥们参加,他们应该了解一些,我要跟他们去打听,了解家族的过去。先生这一边,自公公去世,参加聚会的就变成了先生。不过,我看他对这一活动并不感兴趣。我要告诉他,要有家族传承的自觉性,以后一定要重视,去了解他们家族的历史,去告诉我们的女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晨间笔记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lg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