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纷繁复杂,人们行色匆匆,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快节奏时代,孩子们想要更快、更好地适应绝非易事。
校园是一座象牙塔,塔里没有危险,仍有父母、老师们的庇护,但是踏出校园,却是截然不同的感受。平时在学校表现良好的好孩子踏入社会也可能会面临巨大的挫折和挑战,而无法适应社会、想要更好的生活、怀才不遇的心情给他们带了巨大的压力与不安。
之前,彭老师接到过一个高三毕业生孩子的咨询,来之前我已经通过孩子的母亲了解到孩子之前被确诊了轻度抑郁,所以彭老师就做好孩子初期咨询不配合的准备了。
可事实却让彭老师大跌眼镜,这个孩子并没有我想像的不说话或者逆反,取而代之的是跟彭老师吐苦水,没经过多长时间彭老师就明白了孩子的大致意思。
孩子想着高考毕业之后无所事事,于是去一家餐厅打工做服务员,也正好借这个机会锻炼下自己,可是自己兢兢业业干了一个月,最后却被老板一句消极怠工扣除了大半工资,孩子自然不愿意吃亏,于是跟老板理论,老板列出一张纸,上面写满了孩子打工时犯下的错误,孩子百口莫辩,回家问自己的同学是不是也有老板列出的人际交往障碍,同学也说是,这让孩子自闭怀疑因此就换上了轻度抑郁。
彭老师之后做了几次咨询,加上药物的治疗,孩子已经康复了,升入大学后也顺利竞选上学生会,还给彭老师发来了大学生活的心得体会。
那么,作为父母,当然想在孩子成为“新成人”之前帮助其形成更能适应社会的价值观,助力孩子的成长。那么我们究竟要关注什么,以及如何行动呢?
第一、允许孩子学习你们的行为并从中体验到行为的后果,使他们能够更多地思考并计划自己的行为,实现他们以后想要达到的结果。
当孩子们模仿学习后切切实实地尝试了这些行为,才能更好地理解背后的价值含义,比如“关爱、仁爱”,当你关心孩子时,可以鼓励孩子作出像你一样的行动,让他学会如何与身边的人保持良好的关系。
当孩子不断地尝试、思考,就会慢慢地产生前后一致的、明晰的价值观,而这有利于他/她在社会适应和与人相处上更加自然、稳定。
第二、热情温暖得提供反馈
给与孩子积极反馈的父母培养出孩子认同父母价值观的愿望,以及促进亲子间的安全链接。当父母具备权威型父母的特质时,依恋牢固的青少年更有可能理解某些父母的控制,并接受父母的价值观,亲子间的氛围会更加和谐,这有利于父母向孩子传递“尊重、善良、仁爱、诚实”“回避不良药物”等良好的价值观。
第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提供发展上合适的选择和对管束孩子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
与孩子沟通,给孩子价值观上的建议,当需要孩子作出“服从”的行为时(比如关系到安全等),为此作出解释,告诉孩子这样做的理由,而不是“我说对就是对”的绝对心理控制。
通过给出理由,口头上的给予鼓励和接受,以及真诚的倾听,父母帮助青少年了解什么时候需要接受,以及什么时候能够为满足他们自己的需求进行谈判,这也有利于孩子在日后的社会生活中学会忍耐的同时保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成为一个适应良好的社会新成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