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石榴花开杂集短文
读杜甫诗《春夜喜雨》有感

读杜甫诗《春夜喜雨》有感

作者: 骆越野人 | 来源:发表于2020-02-28 05:54 被阅读0次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初看杜甫这首诗,没有用典,也没有华丽的词藻,好像平淡无奇。但它为什么可以称为好诗,历经1300余年而一直被人们吟诵不绝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它的格律很完美吗?我怀着这样的疑问,百千遍地吟诵它,终于窥出了一点门道。

    古人写诗讲究三美,即形美、音美、意美。说“形美所以悦目,声美所以悦耳,意美所以悦心。”对于形美和声美,也就是格律,在盛行写诗的唐代,随便一个诗人都能够作得非常之完美。可见,杜甫这首《春夜喜雨》能够广为人知而传诵千古,它的原因全在意美。

    这首诗不就是写一个春天的夜里下了一场小雨吗?又有什么意美?这样理解就错了。关于诗意之美,古人讲究含蓄、隐晦,追求一种朦胧美。也就是说,古人写诗喜欢打哑谜,让读者自己去联想。古人又说“诗不可训,训则俗矣”,因此,诗评家一般也不会明说,而都是点到即止的。所以读古人的诗,必须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细细品味才能领略其中的深意——这才是诗的最高境界。从这个意义来看,大凡让人一览无遗的,都不能够称为诗。

    杜甫同志的这首《春夜喜雨》,仔细推敲就会发现有很多逻辑矛盾。这些矛盾,粗心的人是不会发现的。我们来看他这首诗的矛盾。这篇诗名“喜雨”,但通篇不见一个喜字。从颔、颈两联看,“潜入夜”、“细无声”说明“雨”是悄无声息的,“云俱黑”、“火独明”又说明作者此时在船舱内,他不应看到外边悄无声息的细雨。再有就是锦官城(今城都市)是我国重要的稻产区,诗中所描写的“好雨”对于水稻的种作是毫无裨益的,又何喜之有?

    杜甫岂是不识逻辑的人?他所以故意造成矛盾,很明显就是要暗示读者,他的“喜”并不是夜里天上下的毛毛细雨,而应该是另有所指的。那么他所喜的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看这首诗的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红湿”二字,正是点睛之笔,是整首诗的精妙所在,真乃天阙妙音也。究竟有何妙处?此处又有“诗不可训,训则俗矣”之大忌,还是留给读者自悟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杜甫诗《春夜喜雨》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ohh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