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读,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励学篇》
2008年前的盛夏季节,笔多是在青城前山住两三个月,调养病体。其间,每逢赶场天,我都会下山到青城镇集市倘佯半天,主要是“淘书”。
地摊书贩在每逢场赶日,便会开着装满书籍的小四轮汽车来到市场,将书往地上倾倒。抛售的全是物超所值的打折书籍。其中有长篇小说类,如王蒙、贾平凹等的文革伤痕文学,周梅森等的反腐(官场)文学。那些约数十余万字一本的书,最高价8元最低价6元;尤其是那些古典文学、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其它社科类书籍价格则更低,而且在难卖掉时,就对砍价的买主按二元一斤秤出卖。贱如小蔬菜,令我瞠目咋舌。
(百度图片)之后,已记不清是哪一天了,笔者从成都南一环三段最繁华的“好又多”大型超市购物出来,路过大街边的那一长排书摊,只见人流如织,而购书者却廖廖;偶见几个老叟在选购,不见有青少年惠顾,心中生发浓郁的凄凉感。特别是看到许多装潢华丽的硬封面精装本国学书,如《资治通鉴》《四库全书》《史记》《唐诗宋词元曲》等,居然按15元一斤秤着卖;如,就连近年才荣获过“新浪图书风云榜最佳图书”、“当当网终身五星级最佳图书”的那部全套七本简装本的著名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其卖价也未超过100元。
正当我不时地在为书价太贱而鸣不平时,又在搜狐微博偶见一题为《谁敢说物价在飞涨》的图片。说的是,有书贩用醒目招牌标价卖书“8毛钱一斤”。顿时惊得我发呆——竟然还有如此比我所见到过的更加贱价的书!
这些年来,国家不是一直在倡导国人要多读书读好书么?而书价怎的又会遭贬至此呢?难道这与那些声言为了改革国学教育,要将“读读读,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名诗佳句,从小学经典读本中删掉而有所关联吗?所谓“改革国学教育”理由是:“这是一些不科学或与时代发展相悖的东西......”
另外,造成这种书贱现象的原因,是否也与个别教育权威人士曾讲过的话有关?他说:“用‘读读读,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一标准,培养出来的孩子到社会上某生,将有90%是会吃亏的。”
由此笔者联想起我国流传已久的一句俗语——“谷贱伤农”。它指的是,尽管在丰收的年份,如果农民的种粮收入却反而减少的现象。以此类推,在当今很多商品都在一片涨声之中而唯有书价反而贱如小菜,那么不管是何缘故产生的这种现象,都绝非国家民族之幸事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