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因果录》

燕荣,隋朝著名酷吏。
燕荣任青州总管时,专门挑选有力气的人做衙役,官员百姓路过青州,全部严加查问,而且动不动就打到皮开肉绽露出白骨!因此整个境内坏人盗贼绝迹,平静无事。而别的州县人经过,都害怕得如同躲避仇人一样不敢居留。
不久燕荣又任幽州总管。范阳卢氏是当地的世代名望大族,燕荣却偏让卢氏族人充当小吏士卒,以压抑侮辱他们。燕荣鞭打随从动不动就是上千下,被鞭打的人血流满地,燕荣依然照常吃喝。
有一次外出巡视,燕荣看到一丛荆棘,觉得可以用做鞭打工具,就直接拿来鞭打旁人练手。被打之人陈述说自己并没有犯罪,燕荣却说:“今后你如果有罪可以饶了你!”
不久此人因犯小错即将被打,这个人说:“前些天被打,您曾经说有罪可以饶恕我。”燕荣竟然说:“你没有罪还那么打你,何况有罪?!”于是又像从前那样毒打了他。
甚至燕荣每次巡视听说官吏百姓的妻子女儿有长得美丽的,就住在别人家中将这些女子侮辱。他的贪酷暴虐放纵任意,一天比一天残忍。
当时另一名官员元弘嗣被任命为幽州长史,他很害怕被燕荣侮辱,坚决推辞。隋文帝敕令燕荣说:“元弘嗣犯了鞭打十下以上的罪,都必须上奏让我知道。”
燕荣于是派元弘嗣监管百姓缴粮,如果粮食里有一点糠秕,就开始责罚。每次鞭打不到十下,但一天要打好几次,像这样竟然过了一年!最终燕荣又将元弘嗣下狱,不给食物,元弘嗣只得抽出衣服里的棉絮,和着水吞下。
此时,元弘嗣的妻子在皇宫门前喊冤,隋文帝于是派出官员调查,发现燕荣确有暴虐行径,而且又贪污受贿名声败坏,于是将燕荣召回京城赐死!
奇怪的是,在这之前,燕荣的卧室里无缘无故有许多蛆从地里冒出来。没多久,燕荣恰好死在蛆出来的地方。
燕荣死后,元弘嗣接替他为幽州总管。
但可笑的是,元弘嗣刚被燕荣虐完,上任之后却比燕荣的残暴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每次审讯囚犯,都要用醋灌入囚犯鼻中,或者小木椿摧残囚犯的下身,那些囚犯气都不敢出,个个不敢隐瞒。
隋文帝仁寿末年,元弘嗣被太子杨广任命为木工总管,负责营建东都洛阳,其间施尽暴政。隋炀帝大业初年,元弘嗣被派往海边监造战船,各州服役之人备受折磨,丁役们昼夜在水中劳作,腰部以下无不溃烂生蛆,死者无数。
而元弘嗣却用劳工的生命换取自己的一路升迁。不久,他即因督造之功被提拔为黄门侍郎,又转为殿内少监、金紫光禄大夫。
公元613年,隋炀帝亲征辽东,杨玄感趁机反叛,不久兵败。此时有人告发元弘嗣暗通杨玄感,经审讯后又发现没有真凭实据,理应释放。
但同样残暴的隋炀帝疑心并未就此消去,于是将元弘嗣流放。不久,曾经差点被折磨致死、进而折磨死无数人的变态酷吏元弘嗣,还没到达流放地就死在了路上,年仅49岁。
顺便说一句。
因果可不可怕?其实可怕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恶报来临确实触目惊心、惨不忍睹。不可怕的地方在于:善与恶一切都是自作自受而已,道理简单而且公开透明、童叟无欺。
那比因果更可怕的是什么?
更可怕的是,我们明知因果的定律,却依然在利欲的引诱下铤而走险!更可怕的是,我们总是冷眼旁观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因果报应,自己却永远心存侥幸!
更可怕的是,我们有时候明明经历过了因果的可畏,下一次、下下次,却丝毫不吸取教训,在习性的左右下明知再犯、明知复犯!
“若再履践。犹尚迷误。不觉旧曾所落险道。或致失命。”
正如唐代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的千古名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意思是:后人只会哀叹却不吸取教训,也只会让再后来的人继续哀叹罢了!
(史料选自《隋书·酷吏·燕荣、元弘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