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阅读黄征宇先生的作品《终身学习》。
昨天我们读到了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个体,我们每个人都会多多少少受人影响,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别人,为了让我们生活得更好,我们的大脑把大多数的精力在了处理更重要的事情上。
而在日常的选择上,它就倾向于直接根据经验和本能做出决定,这样就让我们更容易受到别人影响而做出不太理智的决策,要想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需要我们认清影响的本质,利用影响力的几个原则辨认出好影响和坏影响。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过上更理智的生活。今天我们会跟着黄征宇先生做一个社群实验,在实验中发现关系的本质。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奇怪的社群实验
你相信群体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吗?你相信一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会和他自己独处的时候不一样吗?
其实在很久以前,就有哲学家发现:人们在群体中的行为和他独处时的表现是有很大差别的。如果一个人独自走在路上,看到不远处有人受伤躺在地上的话,人们通常会过去看看这个人是不是需要帮助。
但是如果这个受伤的人身边已经有很多人的话,这时候人们会过去帮忙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很多。
这个有趣的现象让我对“群体”这个概念有了更大的好奇,于是我报名参加了“社群实验”,和一群陌生人研究如何才能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团体。
我们在一个地下室里进行了整整三天的讨论,在这三天时间里,我们要模拟一个小群体的诞生和发展。
在模拟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每个真实的群体在实际中会遇到的所有问题,而在整个过程没有任何指导,只有两位协调员在旁边观察和记录,偶尔告诉我们时间到了,该去吃饭了。
5分钟、10分钟、20分钟,没有一个人说话,大概半小时之后,才有一个人终于忍不住问:“我们到这里来是要干什么?大家都不说话是什么意思?”
“我们是来建设群的”,有人打破了沉默,大家也就七嘴八舌地说起来了。其实到这时候,社群的雏形就已经产生了,一群人聚在一起,如果连交流都没有的话,还谈什么社群呢?
“我不同意!”
没人说话是一种苦恼,但有时候有人说话也是一种苦恼。慢慢熟络起来之后,有一位女士直截了当地说:“我来这里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的,既然我们建立起了小组,就要帮大家解决问题,那么我先说说我的情况吧。”
没等大家反应过来,这位女士就倒起了苦水,她说她和母亲、妹妹的关系都不太好,妹妹离婚后,她向妹妹提供了帮助,但妹妹看起来好像不太领情;她说她的母亲也不太喜欢她,常常没由来地指责她,但因为母亲年龄大了,她还不可避免地得照顾母亲。她觉得自己付出了那么多,还没有人理解,这让她很不开心。
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马上又有人说起了自己的烦恼,这个集体讨论一下子变成了吐槽大会。
这样的情况让很多人都始料未及,当团体的讨论跑偏了之后该怎么拉回来?这时候,终于有人发出了声音,他说:“我们来这里是为了建立团队的,不是要听你们抱怨。”
但这句话就像炸弹一样,瞬间让这个小团队炸开了锅,接下来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此起彼伏的争吵声。
为了结束争吵,我提出了一个意见——我们是不是应该建立一个讨论制度,比如当发生争执的时候,让少数服从多数,来结束不必要的争吵,让讨论至少能有一个结果。我的话音刚落,立马就有一个声音说:“我不同意!”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如果我们想在某件事上达成共识,那么首先就要有一个制度,但建立这个制度的前提是大家都认同这个制度,如果连这个制度要制定成什么样都争论不休的话,那后面所有的讨论都会是没有意义争论,很难得出一个让人满意的结果。
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一群聪明的人聚在一起未必能够达成共识,在没有形成制度的时候,人们往往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你说的我不同意,我说的你不认可。所以在一个社群成立的初期,真的很需要一个领袖式的人物,在讨论陷入僵局的时候,拍板做出决定。
我们是一群陌生人,我们中间没有领袖,也没有制定出制度,所以争吵也是在所难免了。
社群中的三种人
在这个实验的最后一天,我发现人们的角色都变得明朗起来了。在这个20个人的团体中,大致出现了三种角色:领导者、跟随者和观望者。
这里的领导者,并不一定是具备领导能力的人,能成为领导者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在某场讨论中,这个人是第一个站出来说话的,或者是在别人讲话的时候,这个人拿出笔来做了记录。
当然他们成为领导者之后,还有可能被赶下台去。
跟随者一般会有两种类型,一部分跟随者是没有自己的观点的,他们完全听领导的,领导说了什么,他们就相信什么;还有一部分跟随者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他们也许并不完全认同自己的领导,但在经过观察之后,觉得别的领导还不如自己的领导,所以就暂时跟随他吧。
当然跟随者和领导者的关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还有一些人既不想领导别人,也不想跟随别人,这样一来,他们就成了观望者。
我就是最典型的观望者,当我进入一个全新的情景中时,不会一上来就自告奋勇地做领导者,我不会第一个发言,更不会组织大家发言,当然我也不会轻易地跟随哪一个人,“观望者”大概是对我的最好的诠释了。
不管是虚拟的团体还是真实的团体,这三种角色都是很不稳定的。CEO只能代表这个人被定义成了领导者,不代表他会永远坐在领导者的位置上,因为随时会有新的领袖崛起,当一个人不是领导的时候,之前的跟随者有可能也不再是他的跟随者。
这一次的社群实验让我意识到,一个社群要做到公开、包容、高效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在我们这20个人中,当然没有一个人是抱着“搞破坏”的心态来的,大家都是想通过学习解决问题的,但一直到实验结束,我们依然没有建立起一个像样的群体,我们平时说的“公平、民主”,要做到真的太难了。
我记得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看似太平的社会,实际上暗流汹涌”,这种平衡其实是非常脆弱的,就像团体中的三种角色一样,不可能永远不变,一有风吹草动,团体马上就会陷入混乱。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让一个朝代混乱的原因可能是一个优秀统治者的死亡,可能是一个暴君的继位,还有可能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更有可能的是,在这些导火线出现之前,就已经有了我们不易察觉的社会矛盾,只是它小到所有人都忽略了罢了。
所以有一句话我们最该记住,那就是“每一个习以为常的细节背后,都有真相”,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
-【结语】-
“影响”是一个很有力量的词汇,我们不仅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还会受到团体的影响,为了真正理解团体,黄征宇先生参加了一个社群实验,在那里他直观地感受了社群建立过程中的种种问题。
社群能不能成功建立,讨论能不能达成共识,真的和社群中的成员聪不聪明没有太大的关系,问题的关键在于“制度和领袖”,一个好的领袖和一个好的制度才有可能会成就一个有序的社群。
明天我们会继续探讨终身学习的第五堂课——事业,让我们期待明天的阅读吧!
-【今日话题】-
还记得你加入的第一个社群是什么吗?你当初又是因为什么加入了那个社群呢?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故事。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内容,欢迎转发给你的好友或分享到朋友圈。阅读好书,共同成长,相遇十点,读你每天!我们明天见,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