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灾是指河流泛滥淹没农田和城乡而引起的灾难。涝灾是指长期大雨或暴雨产生的积水和淹没低洼地造成的灾难。洪涝可同时发生,难以区分。按发生的速度分为突发和缓袭两型。山洪暴发、堤坝缺口、海暴潮易致突发型;连降暴雨造成内涝或行、蓄洪区积水,民众被洪水围困,易致缓袭型。
洪涝的危害,主要是对生命财产的损害。中国近一半人口生活在洪涝灾害易发区域。文献记载,从公元22-1949年间共遭受大的水灾60多次,累积死亡人口364.85万。自古视洪水如猛兽。加上农田被淹,房屋受损,自救有限。民众的生存安全常受到严重危害。其危害具有阶段性:洪灾开始瞬间的原生灾害(主要是对人的伤害,如淹溺、外伤、蛇虫咬伤等),以及紧随其后的次生灾害(如火灾、烧伤、电击伤、雷击伤、疾病、传染病等)。
对于洪涝,我们能怎么办?
首先要认识其特点 。洪涝灾害季节性明显,在我国6、7、8月为长江和淮河暴雨成灾阶段。灾害过程中易患呼吸道感染,灾后1月可出现消化道、虫媒、动物传染病及其他疾病。受灾时间长达2-3个月。
其次要熟悉完善防洪涝灾害的法规和预案,并进行适度演练,广泛动员受灾区域民众积极参与。
三是预防性地实施抗洪救灾方案。在实践中完善好。将灾害影响降到最小。
四是搞好个人防护。落实个人卫生制度,掌握基本急救技术,开展全民自救互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