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书奇谈》里面的有一个场景就是海燕飞来吃掉了成灾的蝗虫。
那么,古代是如何灭蝗的呢?
在古代,水灾、旱灾、蝗灾被认为是饥荒最主要的三个原因,而且水旱还可以防治,蝗灾却没有任何办法,常常是蝗虫飞过,赤地千里。
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认为蝗灾常与三年一涝,两年一旱旱涝灾害相间发生有着重要关联。
蚂蚱飞行时,像刮大风一样,发出‘呼呼呼’的声响像乌云一样遮住了太阳。飞行中,有的翅膀挨翅膀,密密麻麻、高高低低有丈余厚的蚂蚱层 ,十分的恐怖。
古代蝗灾集中于黄淮海平原,主要由于黄淮海平原的地形利于蝗虫的生长与迁飞。黄淮海平原,地形平坦,少山地阻挡,利于蝗虫迁飞。而且该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发达的地区,种植的作物以小麦为主,河滩又适合芦苇等植物生长,这些都是蝗虫喜爱的植物。所以黄淮海地区蝗灾特别的严重。
古代捕捉蝗虫最主要的办法就是,派出专门的使者捕捉蝗虫,而且老百姓一旦将捕捉到的蝗虫交至官府,就可换取相应的粮食。这种措施,一方面消灭了蝗虫,另一方面也可以赈济百姓。
其次是挖沟除掉幼虫,利用击打金属器的方法将幼虫赶入事先挖好的沟中,用土将其填埋。
其它的方法还有火烧,不过效果一般。还有生化武器,蝗虫感染抱草瘟就会快速死亡。
当然,像《天书奇谈》中的用鸟来灭蝗,也是一个方法,不过效果一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