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冲凉别院中,
时迁悦读阁楼崇。
笛声婉转谁家奏,
惹得边陲盼北风。
昨天作了一首诗,发到群里,引起一些诗友的兴趣。尤其是对第二句“时迁悦读阁楼崇”,诗友们明知时迁的意思,但还是扯到水泊梁山上的好汉鼓上蚤时迁。这也是不错的,能博得大家一笑,让一天都有个好心情,有啥不好呢?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研究切磋吟诗作赋,总比相互板着脸互怼怒骂要好吧?况且我写时迁,本来就跟鼓上蚤的名字一样,大家开开玩笑,笑一笑,十年少,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今天我又把这首诗转到我家乡的阿紫群里,又引来陈凤如老师爱特我。他说: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云南气温应该没有苏北老家高,昨日老家室外气温高达四十多度,可以将鸡蛋煎熟,一点都不夸张。
他说得不错,我写这首诗是受了唐诗三百首的影响。说实话,我有一本唐诗三百首都收藏了三十年,有些诗我读得滚瓜烂熟,能倒背如流。但我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次吟诗都是顺口溜,不太懂诗的人会以为我作得不错,我自己也是自我感觉良好,沉醉其中不能自拔。直到最近一段时间到诗天地群里,遇到了很多真正吟诗作赋的人,我才知道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正是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夸海口。因此,我沉下心来,按照一个老师教我的,我买来一本王力的诗词格律谱,以及一些对作诗很有益处的书,开始学作诗。这就像给一个脱缰的野马上了缰绳,我学习写诗也要走上正道,要严格地按照平仄韵律来写。不仅如此,而且写诗还要有诗情画意,要有意境。否则,生搬硬套地写,就未免矫揉造作,不是很自然了。
如上陈凤如老师对我说的,我上面作的一首诗可能受到一首唐诗的影响。这首诗唐朝诗人李益写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原诗如下: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是一首思乡诗。我写的也是思乡诗,而这种情景是这些年来经常遇到的,并非昨天才有的。那时刚到玉溪,住在岳父给我们的房子里,有时太阳能坏了,就要在小区院子里用凉水冲洗一下,没有太多讲究;有时候为躲清静,还会跑到三层楼上的阁楼柴棚里,忙里偷闲地看看书,但那时读的多是网络小说,我那时候热衷于写什么网络小说;可是有时候会听到隔壁哪家传来宛转悠扬的笛声,莫名地使我想起家乡。我的家乡在云岭北边,在长江的那边,所以我即便在夏夜也盼望北风飘来我家乡的消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