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作一首诗

作者: Mr_稻香老农 | 来源:发表于2022-07-14 10:01 被阅读0次

夏夜冲凉别院中,

时迁悦读阁楼崇。

笛声婉转谁家奏,

惹得边陲盼北风。

昨天作了一首诗,发到群里,引起一些诗友的兴趣。尤其是对第二句“时迁悦读阁楼崇”,诗友们明知时迁的意思,但还是扯到水泊梁山上的好汉鼓上蚤时迁。这也是不错的,能博得大家一笑,让一天都有个好心情,有啥不好呢?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研究切磋吟诗作赋,总比相互板着脸互怼怒骂要好吧?况且我写时迁,本来就跟鼓上蚤的名字一样,大家开开玩笑,笑一笑,十年少,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今天我又把这首诗转到我家乡的阿紫群里,又引来陈凤如老师爱特我。他说: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云南气温应该没有苏北老家高,昨日老家室外气温高达四十多度,可以将鸡蛋煎熟,一点都不夸张。

他说得不错,我写这首诗是受了唐诗三百首的影响。说实话,我有一本唐诗三百首都收藏了三十年,有些诗我读得滚瓜烂熟,能倒背如流。但我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次吟诗都是顺口溜,不太懂诗的人会以为我作得不错,我自己也是自我感觉良好,沉醉其中不能自拔。直到最近一段时间到诗天地群里,遇到了很多真正吟诗作赋的人,我才知道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正是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夸海口。因此,我沉下心来,按照一个老师教我的,我买来一本王力的诗词格律谱,以及一些对作诗很有益处的书,开始学作诗。这就像给一个脱缰的野马上了缰绳,我学习写诗也要走上正道,要严格地按照平仄韵律来写。不仅如此,而且写诗还要有诗情画意,要有意境。否则,生搬硬套地写,就未免矫揉造作,不是很自然了。

如上陈凤如老师对我说的,我上面作的一首诗可能受到一首唐诗的影响。这首诗唐朝诗人李益写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原诗如下: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是一首思乡诗。我写的也是思乡诗,而这种情景是这些年来经常遇到的,并非昨天才有的。那时刚到玉溪,住在岳父给我们的房子里,有时太阳能坏了,就要在小区院子里用凉水冲洗一下,没有太多讲究;有时候为躲清静,还会跑到三层楼上的阁楼柴棚里,忙里偷闲地看看书,但那时读的多是网络小说,我那时候热衷于写什么网络小说;可是有时候会听到隔壁哪家传来宛转悠扬的笛声,莫名地使我想起家乡。我的家乡在云岭北边,在长江的那边,所以我即便在夏夜也盼望北风飘来我家乡的消息。

我不论在天涯,还是在海角,我故乡的亲人告诉我,乡愁就是那滚滚的长江,她在我的心里汹涌澎湃,乡愁就像万里长江那么长。

相关文章

  • 偶作一首诗

    夏夜冲凉别院中, 时迁悦读阁楼崇。 笛声婉转谁家奏, 惹得边陲盼北风。 昨天作了一首诗,发到群里,引起一些诗友的兴...

  • 增字游戏诗:早晨

    今天早上,闲着无聊欣赏小区景色。偶作增字诗一首,聊作兴致之谈。 先来看三字诗, 早晨(3) 晨寂静, 观柳青。 惊...

  • 诗迷(新韵--偶作谜语诗一首)

    上古显遗风, 先人称平仲。 绿叶舞扇形, 白果医心病。

  • 学诗偶作

    (一)良辰美景正当时,不是才人我爱诗。门外无辞赊月色,隔墙犹醉杏花枝。 (二)自古名诗称李杜,豪华词客赞苏辛。新歌...

  • 联题同仁黃叶女士(嵌名 鹤膝格)

    彤云偶作黃昏画; 软雨常吟叶面诗。

  • 自题

    曾为媒体人,偶作江湖客。 留下几句诗,人间我来过。

  • 每日分享一首诗·涂次偶作

    唐求 岁月客中销,崎岖力自招。 问人寻野寺,牵马渡危桥。 为雨疑天晚,因山觉路遥。 前程何处是,一望又迢迢。

  • 读《积雨辋川庄作》

    偶翻书,得一首诗,是王维的晚年作品《积雨辋川庄作》,辋川,是王维晚年隐居的住处,今在陕西蓝田终南山中。 积雨空林烟...

  • 沴气何时已

    整理一首两个月前写的诗,这疫情何时才是尽头啊。 庚子春疫哀悼日復值清明有感偶作 天道遽无情,九州罹祸烈。 ...

  • 无题   七绝

    偶读旧书呤旧句,闲临新帖咏新篇。 裁诗可以偿诗债,作赋安能换酒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偶作一首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yx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