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得到里听了一本书,书名是《一流的教养》,是美国作家哈里斯著的,讲得真好,我就果断下单了。这本书里最影响读者的是一首诗,这首诗叫《孩子在生活中学习》,里面的诗歌传递的理念成为每个父母和老师指导孩子的原则,父母要想把孩子培养什么样的人,就看你具备什么样的思维。如果你想培养一个慈悲、善良、富有同情心、宽容、诚实和公正的人,那你就使劲地鼓励、赞美、宽容、接纳、认可孩子。如果你想毁掉一个孩子,那你就使劲地批评他、嘲笑他、羞辱他、欺骗他。阅读完这本书,我真是受益匪浅,同时也在反思,自己这么多年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都是错误的,对照文中的方法,我感觉教育孩子也并不难,只要你在生气的时候能冷静下来,运用和善而坚定的方法,一定能培养出一个不一样的孩子。
在第一条: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们将学会指责。孩子就像海绵,吸收并模仿父母所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自己是否在教他们,孩子每时每刻都在观察并学习我们的言行举止。如果我们喜欢抱怨,比如抱怨孩子,怨天尤人,那么我们就是在教孩子如何抱怨他人,甚至教孩子贬低自己,这时父母引导孩子看到的世界总是阴暗消极的一面,而不是阳光积极的一面。
学校有一位新老师,刚从大学毕业出来,他平时总是不苟言笑,做什么事情都不紧不慢,甚至有偷懒的迹象。他的性格多变,有时候又喜欢跟人开玩笑,如看到谁就说,你请我吃饭好不好?他所谓的开玩笑,在别人眼里觉得很不自在。有时候又喜欢指责别人,做错了事情别人问他,总是不承认。我想造成这种性格的原因,可能是小时候受家庭的影响,父母的文化水平并不高,教育孩子的方法简单、粗暴。孩子做事情一出错,父母不是帮孩子分析出错的原因,而是一味地指责。孩子受到这种影响,凡事也喜欢去指责别人,但内心同时又有深深的自卑感。
第八条: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将学会自信。“鼓励”这个词的最初含义是给予勇气和真心,当父母鼓励孩子就是把自己勇敢的心交到孩子的心中。父母的责任就是帮助和支持孩子,同时培养孩子智力所需的技能和信心,这也是一项不容易把握的任务。判断什么时候该介入,什么时候该退出,什么时候可以表扬,什么时候可以给予建设性的批评,这简直就是一门艺术,远远超出了科学范畴。孩子需要父母的支持,同时孩子在努力发展自我和提升技能的时候,需要父母对他们的进步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进步时,孩子需要父母的鼓励和支持,退步时,更需要父母在身边陪伴支持。孩子需要父母鼓励其挑战自我,开阔眼界,激励他们超越自我,与此同时,父母要让孩子确信,即使自己挑战失败了,父母也会永远和他们在一起。
小明跟妈妈说,我要帮你洗茶杯。妈妈听了很高兴,说好啊!做家务也是一种锻炼。小明在洗的过程中,因为杯子面有点滑,不小心,把茶壶打碎了,小明瞬间紧张起来,妈妈听到响声,问小明发生了什么事?小明低着头不敢回答。妈妈看到地上的茶壶碎片,顿时明白了。妈妈说,孩子,没关系,打碎了也找不回来了,我们一起把碎片扫干净,等一下妈妈教你要如何洗茶杯,好吗?妈妈的话,一下打消了小明的顾虑,小明内疚的心理得到了释然。当妈妈再一次教小明洗茶杯时,小明学得特别认真,他懂得了做事情一定要注意细节,不能马虎。从妈妈的鼓励中,孩子学会了自信。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自己的创造力和智慧。见证孩子内在自我发展,并将孩子的美好品质展现给世界,这是为人父母的荣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