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人有七情变化,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实和现象所作出的不同情志反应。七情正常情况下,不会致病,但是如果情志过极超出常度,就会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导致疾病发生。不同的情志可影响不同的脏腑功能,从而产生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疾病也会有不同的情志改变,并可影响疾病的转归和预后。
1.情志正常,脏气调和
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体内脏腑、气血、阴阳调和的反映,同时又能够反作用于人体。正常的情志活动能够调畅脏器、助正抗邪,增强人体抗病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对维护人体健康起着积极促进的作用。
适度的喜,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喜能调节精神,乐而忘忧,同时流通营气,和畅气血
怒也有积极的一面,怒为肝之志,正常情况下有助于肝气的疏泄调达。
2.情志异常,内伤脏腑
“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要算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忧虑、颓废、惧怕、贪求、怯懦和憎恨等”
(1)直接伤及内脏
一般认为,喜、惊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忧伤肺;恐伤肾
从临床上看,七情致病以心、肝、脾三脏为多见。因为心主血而藏神;肝脏藏血而主疏泄;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
(2)影响脏腑气机:七情致病伤及内脏,主要是导致脏腑气机紊乱,升降出入运用失常,脏腑功能活动失调。
怒则气上:是指过度愤怒可使肝气上次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临床可见:头痛头晕、面红耳赤、或呕血,甚者昏厥猝倒。
喜则气缓:是指过度喜乐使心气涣散,神气不能收持,出现精神不能集中,甚至喜笑不休、失神狂乱等症状。
悲(忧)则气消:是指过度悲忧可耗伤肺气。临床上可见:精神萎靡,意志消沉、胸闷乏力、少气懒言等症状
恐则气下:指过度恐惧可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临床上常见:下肢酸软无力,二便失禁等症状
惊则气乱:指突然收到惊吓导致心气紊乱,气血失和、心神失常。临床可见心悸、失眠多梦、
思则气结:指思虑过度导致脾气郁结、运化失常。临床可初见纳呆、脘腹胀痛、边溏泄泻等症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