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养育日记》No.162:如何培养孩子助人的品质?

《养育日记》No.162:如何培养孩子助人的品质?

作者: 妙妈养育日记 | 来源:发表于2022-03-29 22:57 被阅读0次

    【事件】

    某天下午放学后一接到娃,就听她说:“XXX让我推着他围着树圈走,走了一个小时”。乍一听我有点摸不着头脑,询问以后,才明白原来是她班上的一位同学脚受伤了,坐着轮椅来上学。在学校的时候,就由同学们推着他进出教室及在户外活动。我问娃推了这么长时间的轮椅累不累,娃没有直接回答,反而是带着一点小骄傲地说:“是XXX让我推他的……他还要我推他一个月……”

    晚上在班级群里听老师说起,才知道这个坐轮椅的孩子俨然已经成为了“班宠”以至“校宠”——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想推他,甚至还有一位家长在群里请受伤孩子的家长帮忙做下工作,好让儿子第二天有推轮椅的机会。

    看来娃很幸运,不仅得到了推轮椅的机会,而且还得到了长期推轮椅的邀请。虽然我不太清楚她到底是怎么争取来的,但她显然很看重并乐在其中。这两天娃甚至主动提出推迟出发去学校的时间,这样她就可以在校门口碰到坐轮椅的同学,然后同他一起去教室。

    【观察和思考】

    我和娃她爸讨论了一下,到底是什么吸引了包括女儿在内的孩子们争相推轮椅。

    首先应该是新鲜感。毕竟学生坐着轮椅来上学并不是常见的事,孩子们天然会对这个新鲜“玩意儿”产生兴趣,进而都想尝试一下亲手推动它;

    其次或许是光荣感。从老师的表述来看,坐轮椅的孩子成为了“班宠”以至“校宠”,说明第一,他吸引了很多关注,那么相应的,推轮椅的孩子也会分享到部分关注;第二,坐轮椅的孩子在校园里会享受到很多照顾,而推轮椅的孩子因为拥有这份独一无二的照顾的方式,也会产生自豪的感受。

    然而,随着时间流逝,新鲜感会很快过去,光荣感也会随着人们对于坐轮椅的孩子习以为常而逐渐褪去,那是什么让孩子还能坚持做这件事?我认为,最重要的因素可能是从被帮助的孩子那里得到的正向反馈。

    俗话说“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社会心理学理论也明确指出,助人行为能提升自我价值感。当一个助人者不断从被帮助的人那里得到各种形式传递出来的明示或暗示——“我是被需要的”,他就会获得持续的内在力量,从而继续帮助对方的行为。

    我曾有过两次作为支教志愿者的经历。人们往往想当然地认为被支教的学生是受益者,殊不知作为支教老师,收获并不比我们的支教对象少。2007年我第一次去山西的希望小学支教,孩子们热情地招呼“老师好”,争先恐后地邀请“老师,你来给我们上课吧“,突然跑过来把小礼物塞进我的手里……许许多多的细节触动了我的内心,也直接促成了我的第二次支教——2012年我利用辞职之后和读研之前的空档去绵阳北川的希望小学,以个人志愿者的身份待了一个月。

    综上所述,如何培养孩子的助人品质?讲道理、讲故事,甚至以身作则,这些都还不够。一定要让孩子展开助人的行动,然后从这个过程中,尤其是从被帮助对象的正向反馈中获得行为的动力,并逐渐养成助人的习惯。从鼓励孩子在班上帮助同学,到带孩子去公益组织做义工,都是家长可以采纳的方式。

    而至于为什么要培养孩子助人的品质,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养育日记》No.162:如何培养孩子助人的品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sab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