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每天一得(8.15)

作者: 大乐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22-08-15 15:40 被阅读0次

1913年,18岁的张恨水十分抵触母亲的包办婚姻,可他发现新娘长得蛮漂亮,就改了主意。新婚当夜,张恨水迫不及待地挑开盖头,吓得他夺门而逃:“娘,娘,你快来……”

张母闻声赶来,看着眼前的新娘,大呼:“媒婆骗人!”原来,这新娘和那天看到的姑娘不是同一个人!

张恨水在18岁时,母亲就张罗着他的婚事,因为丈夫早逝,儿子就是她的唯一。

为了儿子早点成家,自己早点抱上孙子,她便联系了当地的媒婆,媒婆给她介绍了一个教书先生的女儿,名字却取得接地气,叫徐大毛。

不料,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张恨水死活不愿意接受母亲的包办婚姻,好说歹说之下,张恨水退而求其次,只得答应和母亲先去瞧一眼那姑娘,同意不问意看过再说。

没想到,张恨水前一秒还在盘算怎么拒绝,后一秒就应允了这桩婚事。

他远远看到,那个姑娘虽说不上国色天香,但容貌清秀可人,身材凸凹有致,张恨水一眼便沦陷了,立即和母亲商量,择日成婚。

张母高兴坏了,她也对这个漂亮的儿媳妇甚感满意,马不停蹄地筹划儿子的婚礼。

不久,在亲朋好友一阵祝福声中,张恨水和新娘徐大毛成了婚。

天色渐晚,宾客散尽。兴高采烈的张恨水迫不及待地奔向新房,只见新娘正坐在床上等待着,他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挑开盖头,结果却大惊失色。

这,这,这哪是当初容貌清丽的美人儿,整个一黄脸婆!不仅身材臃肿,而且又矮又丑,和自己心目中的佳人是大相径庭!原来那天所见的美人是徐大毛的表妹!

张恨水此刻的心情只能用“生无可恋”来形容,张母只得宽慰他,既然已经礼成了,生米煮成熟饭,儿子你就认了吧!

张恨水哪里肯认命,他坚决不同徐大毛圆房。每天夜里独自睡在书房。

脾气好的徐大毛默默承受着夫家的冷眼,毕竟那时女子出嫁是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的命运也难掌控。

徐大毛嫁进张家后,任劳任怨,勤俭持家,还要照顾年迈的婆婆和一大堆年幼的弟弟妹妹。渐渐地,一家人慢慢喜欢上了她,除开丈夫张恨水。

结婚半年后,张恨水干脆一走了之,在外闯荡,一走就是好几年。

后来,张恨水把全部心力全都放在创作上,先后有《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惊世之作,让他名声如日中天。

而相比之下,他的妻子徐大毛的生活却显得无比落寞。她的一个小姑子非常看不惯哥哥对嫂子的态度,为了让嫂子能和哥哥说上话,主动教她读书写字,还将其名字改成好听的徐文淑。

张母看儿媳独守空房这么多年,出于怜惜,三番五次要求儿子回来,好歹给儿媳一个念想。

毕竟徐文淑跟了他这么久,张恨水还是动了恻隐之心。为了完成母亲的任务,他和徐文淑生了一女一儿。

有了孩子的徐文淑,生活也充满了希望。即使没有丈夫的爱,但每天可以看见孩子们的笑脸,对她来说,已是最大的幸福。

然而,这两个孩子在年幼不幸夭折了,一个都没留下,徐文淑遭到巨大的打击,而张恨水却无法体会她此刻的心情,连一句安慰也没有。

1926年,张恨水靠着优渥的稿酬,在北平买了一间大宅子,把母亲,弟弟妹妹和徐文淑全都接到了北平。

来到北平之后,徐文淑发现丈夫的身边已经多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名叫胡秋霞。

胡秋霞家境贫困,幼时被人拐卖。后遇到张恨水,他心生怜爱,主动收留了她,教她读书写字。

一来二去,两人坠入爱河。而徐文淑对于丈夫的再娶没有任何反应,继续做着保姆的角色。

好在胡秋霞也是苦命人出身,和徐文淑的关系特别好,甚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给交给她抚养。

当初,胡秋霞早产生下儿子张晓水,孩子全身冰冷,气息微弱。

所有人将要放弃之时,徐文淑一把抱过孩子,在怀里暖了大半天,直到孩子发出一声响亮的哭声,这个小生命终于被保住了。

徐文淑将张晓水视如已出,并精心抚养10年,也就是这个孩子给她孤苦的生活带来一点慰藉……

因为胡秋霞没有什么文化,脾气火爆,和丈夫之间没什么共同语言。张恨水对她愈加嫌弃,便转身与才貌具佳的学生周南谈起了恋爱。

徐文淑也和之前一样,没有任何反应。她只在意,身在外地的养子张晓水,是否吃饱穿暖,什么时候才能写信回来。

1958年,徐文淑去世。而丈夫张恨水在远方陪着第三任妻子周南,匆匆给了儿子张晓水700块,代为料理徐文淑身后事。

也许,会有人说,张恨水接受过新式教育,对待爱情的追求是自由的。所以,徐文淑一生不得丈夫的爱。

徐文淑也是可怜人,她先后失去自己的亲生孩子,成为了封建旧时代的牺牲品。

徐文淑精神上虽然孤苦无依,但在物质上,不愁生计,衣食无忧,在悲惨命运的女人里她算好的。

好在,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女性大部分已经觉醒,不想着依附别人,保持精神独立,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来源:蓝鲸老湿)


相关文章

  • 历史每天一得(8.15)

    1913年,18岁的张恨水十分抵触母亲的包办婚姻,可他发现新娘长得蛮漂亮,就改了主意。新婚当夜,张恨水迫不及待地挑...

  • 历史每天一得。

    1982年6月,一架英国轰炸机在对马岛实施轰炸后,准备空中加满燃油返回英国。然而关键时刻,加油管的受油探头竟然坏了...

  • 历史每天一得(8.4)

    淞沪会战期间,阵亡将领中职位最高的是东北军第六十七军军长吴克仁中将,他也是抗战中阵亡的第一位军长。淞沪战场是各地军...

  • 历史每天一得(8.3)

    鲁赤水有一个别号,叫“中国的贝利亚”,鲁赤水整的对象,大致归类起来就是以下这两类人: 第一类:根据政治方向的变化来...

  • 历史每天一得(8.2)

    “瘸腿老李身份暴露被抓了,就因为他家有咱们老百姓没有的彩电。”1983年,大耳胡同一居民看着呼啸而过的警车说。 瘸...

  • 历史每天一得(8.6)

    1984年5月9日,一名战士在茅山前线,保护战友时,不幸被敌人的炮弹击中,顿时血流如注,昏死过去。当战士被送往战地...

  • 历史每天一得(8.7)

    1978年9月7日,一名路人不小心用雨伞戳到了保加利亚著名作家马尔科夫的大腿上,导致后者没几天便离奇死去。 真相揭...

  • 历史每天一得(8.10)

    1949年3月27日,上海,街道上一名蓝衣的中年男子被押送下车,当时周围都是看热闹的群众和荷枪实弹的士兵,但这名男...

  • 历史每天一得(7.10)

    1860年,清廷最重要的“嫡系野战部队”被太平天国全歼,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它就是在太平天国史上狠狠书写了一笔的部队...

  • 历史每天一得(7.13)

    历史每天一得:拍摄这张照片时的奥黛丽·赫本的颜值有了些许下滑,但这位人间天使一生坚持真、善、美的女人却毫无美人迟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每天一得(8.1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scl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