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话白打了
“张总你好!我是xx公司的,我姓王。我们是做设备节能业务的,主要是通过设备改造达到节能效果,基本可以达到30%以上。xx公司也已经改造完毕,运行效果也很好。想找个时间过去给您做个介绍,不知道你感不感兴趣呢?”
“…不好意思啊,我不感兴趣,目前没有这方面的打算。”
嘟嘟嘟…
这是去年给一个客户打电话的场景。
-- 完美的预约失败体验
像这样的例子,做销售的肯定都遇到过,被对方拒绝的滋味确实不好受。尤其是你的产品很棒,对方也肯定能用的上,也会有效果,但却连见面的机会都得不到,很有些美女在黑暗中向别人抛媚眼的感觉。
-- 如何预约概率大?
电话预约,目的是要取得对方的同意,我的感受是,这个同意至少要建立在三个条件下:
1. 要在短时间内介绍清楚你的情况,让对方
迅速明白你的目的;(这里可以百度参考「30秒电梯理论」)
2. 你要理解先发影响力的作用,并且在关键节点上尽可能的占有先机;
3. 尽管选择权在对方,但你要交给对方的选择权是哪天可见面,而不是见不见的选择;
所以,在短时间内清晰的表达了你的情况(产品,实绩)后,你应该抛出的问题是:“我想过去方面给你介绍一下,交流一下,所以想确认一下你周三下午或者周四全天何时方便?应该不会耽搁你很长时间的。”
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下,对方很大程度上是会去选择他方便的时间,大大降低了拒绝的概率。
-- 亡羊补牢
从上面的电话预约失败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
1. 在短时间内清楚的表达了你的情况和你的目的,这点做的很好;
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记得住一二三,记不住四五六,所以在30秒左右交代清楚非常重要;如果你做不到,那对方挂断你电话是分分钟的事情(试想一下你接到电话推销时的感受)。
2. 临门一脚欠佳,最后一句神转折,把见不见面选择权完全的交给了对方。
这样做看起来是尊重对方,替对方考虑,但与此同时也失去了主动权。
这就如同你好不容易把心仪的女孩约出来了,见面的第一句话却是:今天你能到几点方便呀?你是想让女孩子高兴呢?还是只是想完成约会的过程?恭喜你了,这么问绝对不会没第二次机会了。
所以,提问的时机很重要,提问的内容更重要,你也许在错误的年龄选择了错误的爱情,但可别在正确的对话中选择错误的提问。
二. 不会说你就别说
-- 你至少听过…
生活中,大家会经常有议论说:
“老张那个人很会说话啊!”
“小孙这个人真是不会说话!”
这里的“会”“不会”当然不是指会不会发声,是不是哑巴,而是说话要有艺术性。
-- 你肯定认同…
“话到嘴边留三分”
“宁吃锅台饭,不说过头话”
这类俗语就是告诫我们在说话之前要考虑清楚,知道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
比如在劝别人,开导别人的时候:
“我说句话你可别不愿意听啊”
“我这人说话比较直,如果有冒犯的地方你多多包涵啊”
日常中有这种说法的人不在少数。看似在为对方着想,实际上却是很自私的做法,因为你基本没有考虑对方感受,而是站在所谓的道德制高点上将你所谓的正确观点强加给对方。
你既然知道了人家不愿意听,也明明知道这话说出去会伤人,那你干嘛还要说呢?这不是废话吗?说出去了,肯定是适得其反的,脾气好的笑笑不接话,钻牛角尖的肯定会吵起来的。
你看,你不但没解决问题,反而又增添了新的问题,无形中也拉开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如果对方不接受,你甚至会认为他这是汤水不进,无可救药了。
-- 你应该这样想…
人活着,好多看似问题的问题,到最后都不是问题了,当别人向你诉苦时,或者是向你寻求帮助时,千万不要急着下定论。
“子非君,安知君之困乎?”。
就如同你女友向你诉苦公司里的事情时候,她肯定没有百分百还原场景,也没有想让你开导、给两条锦囊妙计,她真正的目的就是说给你听,看你是不是理解她的不快?是不是有认真的倾听?是不是拿她真正的当回事儿。
写在最后
:“少说一句你能死啊?”
:“不能,也没必要。”
:“换个说法行不行啊啊?”
:“不会…”
:“不会?不会你先看一遍上面的内容吧”
跟说话相关的时机性,内容和技巧,你理解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