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如何用功?
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在,这刻缘起
不知从何时起,我在吃饭、喝茶时,会尽可能放下所有的音声、色相等物,专心的感知饭菜或茶。久而久之,有别样体味,当知珍惜,来之不易才不会怠慢。以感恩心全心全意,体会当下,三千世界原在其中是当下。
我们总以为拥有太多后才觉得拥有,才觉得安心,但似乎也不安心。
禅不是虚空缥缈,它是一种切实的受用,这一水一饭里,在此刻便是整个世界,就看你的心能够容纳多少。
受 用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应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
饭
吃饭有吃饭,色就是饭菜表现出来的饭菜模样;声,当你静静吃饭时咀嚼以及吞咽声也会清晰可听;香,食物的香味不香味等;味触,身体的感知,食用的感觉,这米饭是否可口、菜有无咸淡都可以感知。是感,而不是分别,分别就挑剔了,又岔开了。观其色,闻其声,如此一顿饭,便有一顿饭的感知。不是白白错过了,吃不知吃,大地万物最简单的也是最离不开的便是食了。知足饭菜香
茶
茶,因清俭就显得更为丰盛了,不放音乐,也尽可能不看手机,若对面与人,不聊天,不关外物。与茶谈心,喝茶便喝茶。
茶 ——察观看茶汤色变化,闻其香以及入喉的种种感知!哦,差点忘了,你若有心有意,音乐是有的,当水在容器与茶中激荡,发出来的声响就足够动人了,何必再用其他画蛇添足。
心静下来、澄澈下来,会感知到更多。它们不只是知识上的认识、辨别,面对面,是人更直观的一种受用,你只需要去感受它。
我不敢说对茶十分了解,学识上多有欠缺,甚至一知半解都说不上。我只知道,喝茶时便是喝茶。若非特定的目的,我真的不用那么了解太多,才去喝一杯茶,去品鉴它。所要做的只是专注于当下,这一刻在其中,一份恭敬,不执着、不分别。
直 截 了 当
在众多的禅的外在形式中,借有体来表无形,茶与禅“不立文字、不离文字”是较为接近的,这与茶本身的特性分不开。
有形无相茶以有形之躯汤水,无形的香,渗透。我有幸做了几年茶,朝夕相处,在其树以及由芽蜕变成茶的过程,都深刻体会到这一点。无论是其越采越有,还是接地气的性质,与人的一生异曲同工。
茶,很多人只关注到香、味以及功效,更为重要的其实在后面,却常被忽略了。它在融入水,在体内引起的感受,气血间的激荡,或是融合,或是排斥。不同的时节、不同的茶。记得以前有位茶师,讲身体越干净対茶的感知越灵敏。偶然有次同她一起喝茶,我浅说自己的感受,都还挺准,她解说,因我长期食素又久处清净的山间,身体没多大垢染,自然会灵敏些。
人也是删繁就简,禅,最后是放下。放下所有的知见,我执,才能有容乃大,有时候想,我只需要保持有一种直接、纯粹的感知力,做个有知觉的人。而这种知觉越干净、越安静越强烈,并非强求而得也不是思考而来,自然而然。
正,唯有正才更直观的感知,就像端身正坐事,才有机缘沏好一杯茶。
千般受用,只在自己在当下那一刻。
世界有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