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冽彼下泉,浸彼苞萧。忾我寤叹,念彼京周。冽彼下泉,浸彼苞蓍。忾我寤叹,念彼京师。”
第二章与第三章,与第一章结构、意义一致。
《毛诗传》说:“萧,蒿也。”“蓍,草也。”《说文解字》:“萧,艾蒿。”“蓍,蒿属。”
京周、京师,同周京,指周室。
一而再,再而三地说不堪侵扰、思念周室,周室有何作为?
“芃芃(péng)黍苗,阴雨膏之。四国有王,郇(xún)伯劳之。”
《毛诗传》说:“芃芃,美貌。”《说文解字》说:“草盛也。”
《说文解字》:“黍,禾属而黏者也。”“膏,肥也。”“膏”在这里作动词,即膏泽、润泽。
孔颖达疏解说:芃芃然盛者,黍之苗也。此苗所以得盛者,由上天以阴雨膏泽之故也。以兴四方之国,依从王命而治事,国家所以得到治理。这是由于有郇国之侯为伯,以其恩德辛苦得来的。如今没有了贤明的郇伯,以致曹国无德治,所以故思他。
郇伯是谁?
《毛诗传》说:“郇伯,郇侯也。诸侯有事,二伯述职。”
由《传》知:郇伯就是郇侯,是“二伯”。
《郑笺》说:“‘有王’,谓朝聘於天子也。郇侯,文王之子,为州伯,有治诸侯之功。”
由《笺》知:郇伯是周文王的儿子,是管理诸侯的州伯。
二伯与州伯是同一回事吗?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