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阅读《罗马人故事》,
在今天终于进入了尾声。
一年多的阅读,一路上磕磕绊绊,
但是始终没有停下来,
只是忽然面对罗马的结局时,
不由得心中生起一丝悲凉,
或许正如第十二册的副标题——迷途的帝国所写的那样,
迷茫似乎是所有时代的通病,
即使是一个帝国。
对于这本书,
阅读时说不上赋予了很深的情感,
但是仔细道来,却也格外复杂。
我一直试着不带有任何感情
去看待本书中古罗马历史发生的所有事情,
仅仅把它们当做历史发展的必然。
但是,我发现这是徒劳的,
正如我从书中见证罗马崛起时而兴奋一样,
读到迦太基的名将汉尼拔攻入意大利直逼罗马时,
我的情感就跟一次次的大战一样,为罗马胆战心惊;
读到凯撒越过卢比孔河,
一次又一次的击败庞倍时,
我的心情为他欢呼雀跃;
读到贤君的世纪——五贤帝时,
一个开放包容且无比强大的罗马展现在我面前,
我的感受如此真实,
被古罗马人的务实深深的折服;
而读到3世纪的蛮族入侵罗马时,
我的心情会随着罗马的衰落而低落,
我甚至会暂时搁置这本书,
收拾好心情再来读。
可我知道,
罗马最终是灭亡的,
正如我见证了花开一样,
花谢同样是一场伟大。
《罗马人的故事》在作者盐野七生的笔下,
没有过多的赘述,
也没有华丽的辞藻。
古罗马就是这样呈现在你面前,
你可以想象得到自己就是生活在其中的一员,
可以是罗马的公民、议员、执政官、皇帝等。
而且当你赋予一定情感去阅读时,
会发现你不是在历史中走马观花,
也不是在与历史对话,
而是那么真切,它就摆在面前,
你可以疯狂阅读也可以视而不见。
凯撒说,
很多人只是想看他们想看到的现实,
我也不例外。
阅读过程中,
出于对凯撒的崇拜,
我起初跳过了第五册凯撒被刺杀那一部分,
直接跳到了屋大维与安东尼之间的争斗上。
我不禁想起《新三国》中,
后期关羽之死、刘备托孤那几段,
以及《明朝那些事儿》中,
最后一部明朝后期崇祯帝的那几节。
这样的对比或许会让自己的心情变得开朗一些,
毕竟曾经也为自己喜欢的人物感伤过。
一个过于有些有肉的人,
是无法面对哪些已经倾注了情感而又不得不面对的真相。
凯撒的死,
我最终还是读下去了,
只是我拖了半年的时间,
才去认真的读完,
心中彷佛悬着的石头也落下了。
如今,面对《罗马人的故事》最后的结局,
我的心情反而有一种释然,
就像凯撒的死是必然的一样,
古罗马的落幕也是必然的。
古罗马的衰败就跟古代中国的宋朝一样,
内忧外患,
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
基本上就是由不乏恶意的冷静促成的成功
和充满善意的盲动导致的失败相互弥合而成的。
而对于一个朝代或者帝国而言,
没有现实的永恒存在,
只有不断的在历史中前进,
符合时代的发展,
就像古罗马人从共和制走向元首制一样,
古罗马要想继续焕发生机,
就必须忍受改革的阵痛,
当然,这也只是后话了。
我应该不知道什么是绝情什么是无义。
我对眼前所观涉的竟然是无动于衷,
对耳朵所垂听的竟然是无一心动。
我说过的话,
做过的事竟然都不是出自我的本意。
我是一个受动者,
在历史中显得如此渺小。
我不想本该如此,
可事实确实如此,
以至于当我望向所有人时,
眼神里只有空洞。
我是填不满这些空洞的,
我变得麻木不仁,
变得把一切都看自合理,
绝情也罢,
无义也罢,
却只不过是我必经的十分之一,
而我却可以做到过之而不及,
不及我鄙视自己的十分之一。
这或许是结局给我最大的感触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