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脉咋能看出如此多病

作者: 平和燚风 | 来源:发表于2020-11-27 07:15 被阅读0次

    中医诊脉早在《黄帝内经》时期就开始使用,手腕部把脉只是其中一种,也是现在最常用的方法,叫“寸口脉”。

    明代李中梓总结了28种脉,其中19种脉象经常遇到,即浮、沉,迟、数,虚、实,洪、细,弦、紧,滑、涩,促、结、代、缓、濡、弱和微。

    中医主要从位、数、势、形四个方面,判断是什么脉象,然后根据各种脉象所代表的意义(划重点),综合其他诊法进行判断。有些脉象只在一个方面出现改变,而有的脉象则可在多个方面出现改变。今天分享八种基本脉象,都只在一个方面出现改变。

    浮脉与沉脉

    从脉位辨沉浮。脉位就是脉跳动位置的深浅。

    ​浮脉,你手一搭,还没用力就已经感觉到了,这是脉象偏浮。这种脉象的人要么身体较瘦,要么可能感冒了,多见于表证。

    中医讲,感受外来的风、寒、暑、湿邪气时,正邪斗争的“战场”在体表,正气抗邪,脉气受到鼓动,脉就比正常时跳动得表浅,就更为明显。

    沉脉,则刚好与浮脉相反,一般不容易摸到,要用较大的指力去找,主要见于里证。里证是指病变部位在内(多指在脏腑),可因正气不足所致,也可因病邪在里引起。无论是正气不足,还是病邪所致,病变部位比较深,因此脉位也比较深。

    迟脉与数脉

    从脉数辨迟数。脉数主要包括脉搏跳动的快慢和跳动节律是否规整两个方面。节律脉象主要指促、结和代脉,这里主要说脉跳动的快慢​。

    迟脉,指脉跳动速度不及常人,一息不足四至(一息指医生保持正常均匀呼吸时,一呼一吸的时间)。以分钟计,每分钟脉搏跳动不到60次,多见于寒证​。中医讲,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若有寒邪,寒主收引、凝滞,气血运行慢,脉率也相应变慢。

    迟脉,有时也可见于热证。当热邪内聚与实邪互结,阻滞了气血运行,同时具备热与阻两个因素时,也可见迟脉。此外,血瘀阻络,血行缓慢,壅阻脉道,也可见迟脉。这也是中医要望、问、闻、切四诊合参,综合判断的原因,不能只靠把脉。

    数脉,与迟脉相对,一息五至或六至,每分钟脉搏在90~120次,多见于热证。通常气血有热时,运行快,脉搏跳得快。

    但阳虚,特别是心阳虚的人,也可出现数脉。因为心主血脉,依赖心气、心阳的推动,满足身体需求。而心气虚、阳虚致使推动无力,为补偿血运不足,心脏跳动次数就会增加,脉搏也随之加快。尤其是在心阳衰竭时(相当于心力衰竭),脉象变得很快,多为数脉,甚至出现疾脉(每分钟脉搏在140次以上)。这种脉虽跳动快,但气势不足,即数而无力。

    虚脉与实脉

    从脉势辨虚实。脉势是指脉的流利度、力度等。

    虚脉和实脉就主要根据脉的力度的不同而区分。虚脉是寸、关、尺三部,无论浮取、中取还是沉取,均软弱无力;实脉是寸、关、尺三部,无论浮取、中取还是沉取,应指均有充实感,强劲有力。

    虚脉常见于虚证,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都可出现。

    实脉常见于实证,机体邪气亢盛而正气不虚,邪正斗争的表现;正常人也可是实脉,但具备“和缓”的特征,是气血旺盛的表现。​

    洪脉与细脉

    从脉形辨洪细。脉形主要指脉的宽窄和长短​。

    细脉又称小脉,脉细如线而应指明显的脉象。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也主湿病。细脉与脉微、弱、濡脉的区别。细脉虽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起落清楚;微脉极细而软,似有似无;弱脉则沉细而软,须重按始得;濡脉浮细而软,脉位浅表。临床上常同数、弦、濡、沉、涩等脉兼见。

    洪脉,与细脉相反的脉象。​轻取时如波涛般汹涌,来盛去衰,沉取时反而略微衰弱。常见于邪热亢盛之证。

    古人讲:心中了了,指下难明。心里觉得很明白,但手指下的感觉,往往难以分辨。学脉是有一定难度的,运用起来更难,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诊脉咋能看出如此多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ski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