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香语》沈老师讲故事<五>

《香语》沈老师讲故事<五>

作者: 沈老师香道 | 来源:发表于2018-09-18 21:12 被阅读0次

    香的功用,除了上回提到用香囊香身外,还可用香炉来熏衣服,让衣服长时间保留香气。若是官员上朝前,必在家熏香,这样满身香气,就不会让秽气冲撞皇帝了。当然这项活动始于汉代,当时大多使用博山炉来熏衣,博山炉因其形象征仙山,故称博山。大多有承盘或设计时就炉盘一体,盘中多承有热气腾腾的兰汤。缥缈的水雾和炉孔飘出的青烟融为一体,恰似天上人间。在炉外围扣上一个竹制熏笼,再将衣服覆盖其上,则自然就香气满满了。汉代熏香者,大多是官宦人家,女儿出嫁时,熏笼也是嫁妆之一。

    除了熏衣外,还可用来熏被。当然用香最狠者,非皇帝莫属。皇帝后宫专设曝衣楼,“西风太液月如钩,不住添香摺翠裘。烧尽两行红蜡烛,一宵人在曝衣楼。”从诗中可看出,宫中设有专人来熏衣。另外也看出,宫中熏衣也是个苦差,快赶上重体力劳动了!

    当然这种风气,一直延续了好几个朝代。后来北宋名臣梅询,梅学土也喜欢熏香。晨起上朝前,先焚上两炉好香,将官服罩上熏透。为防香气外散,出门时将袖口捏紧,到办公地点,撒开双袖,顿时满室生香。关于梅学士故事很多,留在以后再述。

    《香语》沈老师讲故事<五>

    关于熏香的场景也被一些画家作为素材,创作于画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明代画家陈洪绶《斜倚熏笼图》。历史上还有白居易的《后宫词》

    泪湿罗巾梦不成,  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  斜倚熏笼坐到明。

    借斜倚熏笼场景,反映了后宫女子的孤独、哀怨和无奈。此时徐徐透出的香烟更加地凸现清冷,孤寂。

    《香语》沈老师讲故事<五>

    文化东渐时,熏香文化也传到日本,日本的历史上也用熏笼熏衣,只不过样子跟咱们的不太一样,象用几根短棍用绳连起来似的。文化无国界,毕竟一衣带水。

    香并不遥远,只是我们忘却了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香语》沈老师讲故事<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skv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