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香语》沈老师讲故事<十六>

《香语》沈老师讲故事<十六>

作者: 沈老师香道 | 来源:发表于2018-10-23 21:29 被阅读0次

    无数次文人笔下出现的词语,如“洗却铅华”,过去不知道其真正出处,为什么这么称呼,直到研究香以后才稍稍明白。原来铅华曾经是女性用的一种妆粉,风迷一时。为了更好地让大家了解,斗胆跨界跟大家介绍一下。

    古代女性春秋战国之际已开始使用妆粉了,最早的妆粉还是用米做的。高梁米、粟米是首选。但是米粉的制作流程极其讲究与复杂,改日再详述。有兴趣者可查阅一下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记录的作米粉法。

    《香语》沈老师讲故事<十六>

    做完后的米粉很多时候会加入丁香,一旦上妆,香气还是比较迷人的!养颜效果也很好,因为是纯绿色环保产品,至少不象现代化妆品一查,铅含量超标。

    《香语》沈老师讲故事<十六>

    可惜它有些致命的缺点,就是容易结块,不够细腻,附着力还弱,所以用的人要经常补妆。慢慢人们发现,铅经化学式处理后的铅粉,效果就好了很多。当然,任何新事物的发明,离不开当时生产技术的发展。因为到了秦汉时期,道家炼丹盛行。秦始皇就遍访神仙,求仙问道,祈求长生不老。炼丹术再加上汉代冶炼术,给铅粉发明创造了技术条件,并最终成为化妆品!

    《香语》沈老师讲故事<十六>

    它又是怎么制造出来的?我们从后期明代《本草纲目》一段,可了解一下制作流程。

    《香语》沈老师讲故事<十六>

    “凡造胡粉(即铅粉),每铅百斤,熔化,削成薄片,卷作筒,安木甑内。甑下,甑中各安醋一瓶,外以盐泥固济,纸封甑缝。风炉安火四两,养之七日。期足启开,铅片皆生霜粉,扫入水缸内。未生霜者,入甑依旧再养七日,再扫,以质尽为度。其不尽者留作黄丹料。

    《香语》沈老师讲故事<十六>

    每扫下霜一斤,入豆粉二两,蛤粉四两,水内搅匀,澄去清水。用细灰按成沟,纸隔数层,置粉于上。将干,截成瓦定形,或如垒块,待干收起。此物古因辰、韶诸郡专造,故曰韶粉。……其质入丹青,则白不减。擦妇人颊,能使本色转青。”

    主要用慢火蒸,铅结霜成醋酸铅,也就是铅粉。用来妆面,增白效果相当不错,还不易脱落。可惜有一个缺点,甚至致命,就是铅有一定毒性。长期使用,会使脸色发青,伤害皮肤。人们后期作了改良。

    将铅粉灌入空蛋壳,以纸封口,上火蒸,直至黑气透出壳外消失殆尽。用其搽脸,不再发青,且有光泽。还有一种方法,将铅粉掺入用作面妝的米粉中,使米粉变得不再松散,不再黏结!

    铅粉当时又被称为胡粉,光白细腻,使人容貌增辉生色,故又名“铅华”。这词在汉魏时期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流行开来,传承至今。

    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张衡《定情赋》曰:“思在面而为铅华兮,患离神而无光”。

    一段求神成仙的修道历史,衍生出一种化妆品。真是奇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香语》沈老师讲故事<十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nlz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