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终于可以清晰地区分这样三类知识:人类能掌握的明知识和默知识以及只有机器才能掌握的暗知识。
- 科学革命的本质是找到了一个可靠的验证知识的方法。
- 发现知识的可靠方法就是不断修改模型使模型与观测数据完全吻合。
- 理解”的意思是要么能用感觉把握事物间的关系,要么能用概念把经验表达出来,或者用逻辑把事物间的关系表达出来。无法理解就等于既无法感受又无法表达。
- 所谓解释能力就是发现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或者相关性并能够表达出来。即使我们能观察到许多现象,如果我们无法解释这些现象则还是无法从这些观察中获得知识。
- 柏拉图奠定了理性主义的两大基础——知识(理想原型)是天生的;感官是不可靠的,并由此推出理性主义的结论:推理而不是观察,才是获取知识的正确方法。
- 康德整合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他的一句名言是“没有内容的思维是空洞的,没有概念的感知是盲目的。只有把两者结合我们才能认识世界”。
- 你会发现,所有认知的基础都是记忆,如果没有记忆的能力,观察、理解、推理、想象等其他所有认知行为都不会存在,甚至不会有情绪。
- 要想把某种关联表达出来,人类唯一的方法是通过语言和符号。语言和符号表达的第一个前提是要有概念。所谓概念就是某个特定的发音或符号稳定地对应于一个事物或行为。大部分的名词和动词都是这样的概念。第二个前提是每个概念都不同于其他概念,猫就是猫,狗就是狗,不能把猫叫成狗,或者把狗叫成猫,两者要能区分开。这叫“同一律”。第三个前提是猫不能同时也不是猫,黑不能同时也是白。这叫“不矛盾律”。有了这些基本前提,根据已知的事物间的关系我们就可以推导出新的知识或者论证一个决定的合理性。推理、假设、联想,这些本质上都是建立在语言之上的思维活动,没有语言就完全无法思维。所有的正常思维都要借助概念,要遵循“同一律”和“不矛盾律”。语言是人类和所有动物的最大区别。
- 信息是事物可观察的表征,或者说信息是事物的外在表现,即那些可观察到的表现。
- 数据是已经描述出来的部分信息。
- 知识则是数据在时空中的关系。知识可以是数据与时间的关系,数据与空间的关系。如果把时间和空间看作数据的一部分属性,那么所有的知识就都是数据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表现为某种模式(或者说模式就是一组关系)。对模式的识别就是认知,识别出来的模式就是知识,用模式去预测就是知识的应用。
- 我们可以预见一幅未来世界的知识图谱:所有的知识分为两大类界限分明的知识——人类知识和机器知识。人类的知识如果不可陈述则不可记录和传播。但机器发掘出来的知识即使无法陈述和理解也可以记录并能在机器间传播。这些暗知识的表现方式就是一堆看似随机的数字,如一个神经网络的参数集。这些暗知识的传播方式就是通过网络以光速传给其他同类的机器。
- 机器学习中用类比方法的这一派叫类推学派,他们的逻辑很简单:第一,两个东西的某些属性相同,它俩就是类似的;第二,如果它们的已知属性相同,那么它们的未知属性也会相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