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读书成长励志
生命的本质太美好!《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之论语6.23》

生命的本质太美好!《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之论语6.23》

作者: 程冰雪 | 来源:发表于2018-11-04 15:15 被阅读93次

    【原文】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冰雪译文】

        孔子说:“智者喜好水,仁者喜好山。智者常动,仁者常静。智者愉悦,仁者高寿。”

    生命的本质太美好!《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之论语6.23》

    一、智者乐水

    水是奔流不息的,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它涌动流动无碍无滞,常如智者达观缘理而行。《论语正义》曰:“水运行不已,有进之象。君子自强不息,进德修业,日有孳孳而莫之止。其进也,即其动也。”智者总是学习奔跑,日新又新,日进不止,所以动如脱兔如直箭之矢,所以有这样的话——朱子:“智者,动之意多。”人,真要多走多看多闻多识,心相辽阔,世界万象,才不做一界一国一域井底之蛙。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懂得最高深的“道”的人,就和九曲回合循环往复的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之争,却停留在众人都不留意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而最善道的人,个性低调平和而不引人注目,可心胸沉静特质中和,待人真诚友爱,说话恪守信用,为政善于治理,处事行动善于发机。

    生命的本质太美好!《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之论语6.23》

    关于水的故事,孔子有一段议论。

    《大戴礼记•劝学第六十四》曰: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可直接略过看译文)

    冰雪译文】

    孔夫子在川上喃喃自语观看东流水,颇有后来者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深邃气概。子贡问道:“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详察细观,Why ? ”孔子说:“水哦,能够启发君子比德啊。它流巡天下,给养万物,并无偏私,有如君子的道德;所到处,万物生,有如君子的仁爱;水性向下,随外物的高下而赋与不同的形态,有如君子的高义;浅则揭,深则厉,有如君子的达察慧能;奔赴万丈深渊,直下银河落九天毫不迟疑,有如君子的果决勇猛……无论怎样的百折千回,一定要大浪奔涌东流入海,有如君子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意志。所以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认真体察,如揽镜关照自己的心境。”

    君子观水察己,须像方外史说的那样:“如明镜照物,妍媸皆现,而不留陈影。此与不迁怒,同一工夫。”君子之德,修己安人,求仁得仁,切切时刻戒慎恐惧、虚室生白,我心光明、物我两忘。

    生命的本质太美好!《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之论语6.23》

    有一段时间,网上流行一段关于水的比喻段子,可惜,年少不知曲中意,读懂已是曲终人!如下:

    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点;

    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

    做人如水,你动,我便随行,决不撇下你的孤单;

    做人如水,你热,我便沸腾,决不妨碍你的热情;

    做人如水,你冷,我便凝固,决不漠视你的寒冷………

    生命的本质太美好!《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之论语6.23》

    二、仁者乐山

    《中庸》说:“大德者必得其寿。”仁者内心无欲,所以静。《正义》曰:“云‘无欲’者,仁者善制其欲,克己复礼,凡视听言动,自能以礼制心,而不稍过乎欲,故曰‘无欲。’”仁者少思寡欲,静而有常,所以学哲学的长寿老人确实太多了。据闻北大守常教授说,学中文和哲学的人如果寿命不到80岁那算早夭,也许是酒后笑谈,但的确国学大师们百岁者常见。春秋繁露》曰:“仁人之所以得寿者,外无贪而内清净,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是其且多且治。”

    自古以来,人们便认为,山是万物生灵的起源地。与山为邻,和林作友,梅妻鹤子,落英缤纷。晋人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悦适、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的禅机、倪云林“兰生幽谷中,倒影还自照,无人作妍媛,春风发微笑”的惬意……天地适然物人合契,生活在山中,与自然更近一分,与尘世更远一寸,独有幽人独往来。

    《韩诗外传》曰——问者曰:“夫仁者,何以乐于山也?”曰:“夫山者,万民之所瞻仰也,草木生焉,万物植焉,飞鸟集焉,走兽休焉,四方益取与焉。出云道风,从乎天地之间。天地以成,国家以宁。此仁者所以乐于山也。诗曰:太山岩岩,鲁邦所瞻。”所以说,仁者乐山,“内不伤性,外不伤物,上不违天,下不违人,处正居中,形神以和”。和万物对语,与天地共舞,胸心自适,岂不大乐大快哉!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古人有一副对联:“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用钱穆大师的话总结说———《论语》中似此章富于艺术性之美者尚多,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俯仰之间,而天人合一,亦合之于德性与艺术。此之谓美善合一,美善合一之谓圣。圣人之美与善,一本于其心之诚然,乃与天地合一,此之谓真善美合一,此乃中国古人所倡天人合一之深旨。

    生命的本质太美好!《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之论语6.23》

    附录文献参考】

        陆特进曰:此章极辨智仁之分,凡分为三段。乐水、乐山为第一,明智仁之性;动、静为第二,明智仁之用;乐、寿为第三,明智仁之功。

        《论语正义》曰:夫子体备仁智,故能言之。所谓善言德行也。

        《论语义疏》曰:先既有性,性必有用也。已有用,用宜有功也。

        李炳南曰:孔子见山水之现象及其大用,而发此观感。动物寿命,因类而异。蜉蝣寿短,龟鹤寿长。仁者寿,就人类之寿命而言。仁者不忧,终日心理安然,六脉和平,故寿。颜子仁而不得寿,是其例外,或以饮食不调所致。

        程子曰:非体仁知(智)之深者,不能如此形容之。

        张栻曰:动静者,仁知之体。乐水、乐山,言其体则然也。动则乐,静则寿。行所无事,不其乐乎?常永贞固,不其寿乎?虽然知之体动,而理各有止,静固在其中矣。仁之体静,而周流不息,动亦在其中矣。动静交见,体用一源,仁知之义,非深体者不能识也。

        陈祥道曰:应物而利之者,水也;附而育焉者,山也。知者乐水故动,仁者乐山故静。是动则利仁者也,静则安仁者也。动则见理,故乐;静则得性,故寿。然动者非不静也,静者非不动也。

        蕅益大师曰:形容得妙。智者、仁者,不是指两人说。乐者,效法也。智法水,仁法山。法水故动,法山故静。动故乐,静故寿。山水同依于地,动静同一心机,乐寿同一身受,智仁同一性真。若未达不二而二,二而不二,则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智矣。

        《论语后案》曰:薛氏《读书录》详言静以养心之法,亦不外持志养气二端。其言养气也,云言语动作皆气也,有过处皆足以动志;其论持志也,务教人之遏妄念、去邪念。使念念皆出于仁义礼智,方为收敛此心。

        《四书解义》曰:仁智之理历历可见如此,人可不务反身修德以自勉乎?

    生命的本质太美好!《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之论语6.23》

    本章书目】

        《中庸》《大戴礼记》《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全解》《癸巳论语解》《论语意原》《论语新解》《论语讲要》《论语正义》《论语点睛》《论语后案》《论语集释》《四书解义》《申鉴》《韩诗外传》《春秋繁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命的本质太美好!《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之论语6.2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snr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