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正开头的话,<商业本质>的作者是杰克·韦尔奇,号称全球第一CEO,他写过管理方面的畅销书<赢>,我个人觉得这本书适合以下人群阅读:
1。想要了解管理或即将转管理岗的人
2。做了一过时间管理遇到过问题的人
3。没有管理经验或商业化经验的人不推荐阅读,读起来应该比较无感
本书可以帮你解决的问题:
1。如何把商业化的目标拆解成员工可以理解,可以感知的,并且可以激励员工的目标。
2。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书中提到了“命运之域”的方法可以辅助解决对于工作迷茫人的困惑,同时提供了如何度过事业的低谷期几种方法。
3。如何招聘人才,如何留住人才,把组织中员工分为三类(天才、流浪汉、小偷)不同员工的管理方式
4。如何打造团队的信任感
以上是本书的大概内容,我读这本书比较大的个人感受:
一个是对于人的认知,另一个是对于组织结构的运行规律的认知
一直以来我都比较关注和喜欢看社科类和艺术方面的书籍,我总是对于那些不同的情感,情绪及其内心的波澜壮阔而吸引,而感动。他们让我感受到了生命原本的力量,而我又能从这些力量中汲取自己所需的力量,这大概是我对人文社科类书籍最大的感受。
但如果选几本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书(思维方式的改变),选出来的大多却都是偏经管类的。
我一直觉得,社科类的书籍人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与长度,经管类的书籍更多的是让你看清世界运行的规律,事物之间的底层的逻辑。
《商业的本质》是杰克·韦尔奇对过去十几年商业变革的反思和总结,他在书中总结了一些商业世界应该遵从的一些商业的规则,提出了企业实现快速增长的六大突破口:
协同力、领导力、影响业绩和成本的关键数据、快速敏捷的战略制定流程、组织结构优化和领导者的心理素质。
不知道是大环境的熏陶还是自己的认知问题,以前一直觉得:
西方人做事比较讲究就事论事,人际关系比较简单。
所以我就以为西方人的管理方式中应该很少出现‘’画大饼‘’,打鸡血,靠关系的这种工作方式,人人都是签约精神的典范,都很负责的把自己的工作处理好。
看完这本书后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第一章的协同力部分作者用了很多笔墨来描述如何找到有内驱力的人,如何把公司的使命分解成每个员工都能感知的工作内容,让每个员工都要想打鸡血的一样工作,管理者如何通过提升自己的领导力来感染自己的员工等。
以前一直觉得心理学家最了解人,后来听完五商学院之后觉得商业世界对于人性的了解一定也不压于心理学家,经常学完一课后就有一种:“擦,原来他们这么做背后是有套路的!”真是无奸不商呀!”。
第一章里面提到了很多种如何把企业的盈利目的转换成员工为之愿意努力的使命和目标的方法,同时又针对于组织中常见的员工问题及员工的特点,给出了提升领导力的一些方法,及其最基本的业绩考核制度。
如果对心理学有一定的了解的话,整个章节看下来,就会觉得,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对于人性的理解可一定都不输给心理学家。
同时还会觉得,原来一直被认为虚无缥缈的心理学竟然是如此的重要,这些人性的特点并没有因为文化的不同而体现出很大的差距,人性亦如此,这是我看这本书比较大的感受之一,这于我之前的认知是不一样的。
除此之外看这本书第二个比较大的感受就是组织结构中的底层逻辑。
底层逻辑即事物运行的规律,这个认知是我在多次参与创业项目时感悟到的。
对于创业这件事情,我本来也没有特别多的认识,只是尽可能的做好产品设计工作,但随着参与项目多了,才慢慢发现创业也是有一套方法论和框架的,我把它称之为科学创业。
我的总结一套完整的创业方法论大概包括:
寻找创业机会,做竞品分析,验证你的商业模式,然后做产品规划,做增长计划,打造产品的壁垒。
我以前或多或少也知道这几部分的内容,但都是孤立的看待它们,后来有机会独立操盘项目的时候才慢慢把它们串联在一起,串联起来发现它们竟然像一个数据模型,每一个环节都是数据模型中的一个变量,每个变量的权重各不相同,每调整一个变量其它的参数都会跟着变化,很有意思。
其实很多创业团队都输在了这个认知层面,结果导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大量的钱,而商业本质的这本书,其实告诉我们的是良好的组织结构运行的底层逻辑。
因为人性特点的共通性所以决定了组织结构遇到问题的共通性,而书里提供了面对这些共通性问题时的处理方法。
德鲁克好像说过管理是激发人的善意,之前一直不解,而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又都比较信奉签约精神,但随着对商业化运作手段的了解,会发现绝大多数的人其实都是非理性的,理性的人真的不多,这些从商家的各种促销打折活动中显露无疑了,那如果大多数的人都是非理性的,那管理是激发人的善意就变的更好理解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