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几乎天天吃肉,吃的嘴巴里油腻腻的,肚子上的赘肉也快要现眼了。这个吃法,不胖都对不起自己。可是,也能明显的感觉到,吃的越来越少,越来越没有食欲。为啥?吃肉吃多了呗。于是,觉得该吃点清淡的,换换口味了。
妹妹从大东北带来的东北木耳,孩他爸泡了半盆,用热水焯了,凉水一拔,来点酱油,醋,芥末,蘸着吃。
这芥末味,我吃着还可以,不算太呛,也有味道,到达鼻腔的那种感觉正好,不到脑门,不会呛得鼻涕眼泪的。多一分,则过了;少一分,则欠了。孩他爸吃了一口,却说,这有味吗?再加点儿?我摇摇头,拒绝了。
孩他爸不死心,再来点儿吧?味道有点淡了呀,这样吃着不过瘾。
木耳配芥末最好我再次拒绝,并明确告诉他,我吃着正好够味,再多了就受不了了。你若觉得不够味,你的碗里再来点儿就好了,反正不要给我加了。
(备注:我们家吃凉拌菜,有些时候菜和调料是分开的。比如今天木耳有些多,木耳和调料就是分开的,并不拌在一起,就是怕拌在一起,吃不完,剩下的被调料腌的不好吃了。孩他爸爱吃醋加芥末,我则要加点儿酱油,或者盐水,要不然,会觉得难吃,所以会有两个调料碗。我们家吃水饺也是这样,在我父母家里,我们是每人一个调料碗吃水饺,而在婆家,他们看我自己用一个碗,觉得接受不了,说我是吃独食,不会分享。不过因为我总是酱油醋胡椒粉一起加,他们也不喜欢这样的口味,所以我也一直坚持自己用一个碗。)
而且,我强调,都是吃芥末,咱俩的口味不一样,我吃着正好,你吃着欠一点。说明咱们两个人对芥末的适应力不一样,也或者说明咱们两个对芥末的味道的感觉最低限度不一样。你觉得正好,我觉得过了;我觉得正好,你觉得欠着。
专业名词叫感受性,就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我们两个人对芥末的感觉能力是不一样的。感觉能力越强,感受性越高,感觉能力弱,感受性就低。感受性的高低可以拿刚刚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加以度量。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感觉阈限d的很弱的刺激,就能感受到其感受性高,感觉阈限高的需要比较强的刺激才能感受到其感受性低。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两者成反比。刺激吧?
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绝对感觉阈限,也叫绝对阈限。绝对阈限表示的是绝对感受性。能够觉察出来的刺激强度越小,表示感受性越高,否则便是感受性低。感觉阈限是一个范围,能够感觉到的最小刺激强度叫下线能够忍受的刺激的最大强度叫上线下线和上线之间的刺激都是可以引起感觉的范围。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感觉阈限,或叫差别阈限,又叫最小可觉差。差别阈限所表示的是差别感受性,一个人能够觉察到的差别越小,他的差别感受性就越高。
就比如,吃芥末,每个人能够感觉到芥末味道的量是不一样的。对于当事人来说,刚刚能够感觉到芥末的呛的味道的那个量就是他的绝对感觉阈限。能够感觉到芥末呛的味道的量越大,说明这个人的感受性越低。能够感觉到这么呛的味道的量越小,说明这个人的感受性越高。
就比如我,原来上班的时候会累得腰酸背疼,有的时候就会去做按摩,在做按摩的时候,按摩师傅就会不停地问,这个力度可以吗?这个力度可以吗?
我是需要比较大的力度做按摩,身体才能够感受到比较舒服,所以说我的感受性相对来说比较低。
孩子爸爸有时候就会跟我说,我今天觉得背特别不舒服,你给我按几下吧。但是当我下手给他捏给他按的时候,他就会嗷嗷的叫疼。让我轻一点,再轻一点。
来点清淡的我就觉得我没用力呀?你怎么就那么疼呢?若要像我的按摩师傅给我那样用力的话,那你还不得疼死啊?现在想来是因为他对力度的承受能力是比较低的,也就是说他的感受性是比较高的,比较小的力度刺激他就会觉得疼。而我呢,对于力度的承受能力是比较高的,比较大的力度刺激我才会觉得疼。
同样的,对于吃饭的口味上来说,他喜欢比较清淡一点的,我喜欢口味比较重一点的。适合我的口味,他就觉得比较咸,适合他的口味,我就觉得比较淡。也就是说他对盐的刺激接受能力是比较底的,少量的盐,他就能感受到咸的味道,感受性是比较高的。而我恰恰相反,我对盐的刺激的接受能力是比较高的,感受性是比较低的,我需要比较多的盐才能觉得有咸的味道。
每个人对于外界事物的刺激,都有属于自己的适宜的刺激。愿我们为了身体健康,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匹配的适宜剂。
浓妆淡抹总相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