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年习字的成果,是把这套字帖写完了。
在每日伏案读写之余,把练字当作一种调剂。练字对我也不仅仅是调剂,是一种洗心革面的沉潜之功。
一是练字本身对于个性的修正很有意义,个性急躁的,通过练字修沉静之气,个性迟缓的,则修张弛之力。好的书法,一定是张弛有度,轻重得宜,走笔辗转的节奏把握恰到好处的,而且还需具备一定的审美情趣,在严格遵循书法大家沉淀下来的章法之后,形成自己的风格,殊为不易,但也乐趣无穷。少年王阳明,认为圣贤的书法一定是厉害的,于是发愤苦练书法,终有所成。
二是练字的材料都是传统经典,诗词歌赋、四书五经,其情操,其思想,都教益无穷。放大自己的眼界,就能撑大自己的格局。
习字心得需及时总结起来,一笔一划,都是乾坤,此篇暂且算作开头。
《弟子规》和《孝经》抄写中看到的金句,摘录如下:
《弟子规》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开篇四句,言明是圣人古训,百善孝为先,兄弟仁爱其次,再则恭敬守信用。中国传统教化,以内圣外王为旨归,内圣更为侧重,所谓以德为本。德的发端,由内及外,就是孝悌谨信的涟漪外扩。这四个字,由关系亲疏而排定,每个字都以前一个字为基础,每一个字做到不同程度,又有各有千秋。中国“关系思维”的pattern,精彩纷呈,却又有一以贯之的内涵。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以仁爱之心对所有人,首先是把所有人当做一个值得仁慈和爱护的人来对待,再根据具体对象的德行、才干、言谈、举止、经历、贡献、地位、身份等等来采取具体基于仁爱之心的对待策略和方法,君子以君子之礼相待,小人以小人之术制之。毛主席喊出人民万岁,把为人民服务尊为最高纲领,是其对所有人持仁爱之心的体现,他以一生的伟大事功践行了他的初心。
做好了作为人最基本的仁爱,还有余力,才学习文化。文的本意,是祭祀器皿上的花纹,是为国家公器渲染装饰的原初意象,所以“政”字,导之以政,而成之以文,“行政就是办文”,从文饰的角度说,确是此意。仁爱是内功,知识是招式,两者必得相互促进,才能相得益彰。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德行的污点不仅仅是自身的耻辱,更是对于父母祖宗的大不孝。关系格局决定了,自己一己的荣辱得失不仅仅是涉及自身,还会扩散到整个人伦关系网络之中。母以子贵,子依母福;妻凭夫贵;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词俗语均表达了关系的连带特征。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不过能够为子女计深远的父母可能并不多,塑造子女优良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引导其确立信仰志向,帮助其依据个人禀赋过好自己的一生,更大地彰显自身价值,这些为子女的深远之计,想到都不容易,做到更难。
现实中,原生家庭对子女的负面影响,并不鲜见。可能绝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在原生家庭中受到过某种早年的伤害。这便是“亲憎我”,作为成年人,一定要学会和父母和解,作为子女晚辈,一定要更有智慧和慈悲地包容理解父母有意或无意给自己留下的创伤,非如此,那就是没有真正长大成人,也就是不孝不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说的是“色难”,就是无论何时,面对长辈都要和颜悦色,不动怒,不怨恨,尤其在帮助长辈认识到他们自己的问题时,仍要心平气和地好好沟通,好好说话。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基本的礼仪规矩。
【朝早起,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珍惜时间,不要蹉跎光阴。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基本礼仪之中见恭敬心,恭敬一定要通过具体的形式体现出来,否则,就不是真正的恭敬。比如及时回复信息,不要在和人沟通相处时一个劲看手机。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培养沉静之气,坚韧之气,不要浮躁,不懦弱。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这条非常具体,也非常有意义。说话时,吐词清楚舒缓,让听者明白,甚至享受你的表达,这才是应该具备的说话方式,说话太快,吐词不清,绝对不行。表达方式的背后,是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如果都把事情想清楚,用恰当的逻辑和语言连贯起来,表达时都平心静气,那么讲话清楚,语速得宜,表达得体,是自然而然的。比如,马云的演讲,在表达方式上,就是非常好地拿捏了吐词清楚,讲话干脆利落的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与人比,真要比的,是品德、技艺和才干,而绝非其他方面。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去】
对于别人的批评,要有正确的态度。如果确实是自己有问题,那一定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指正,即便不是自己的问题,也可以利用别人的批评锻炼自己的心胸。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闻过则喜,很不容易,需要非常开阔的心胸和巨大的勇气。但是一旦能做到,则将受益无穷,不仅仅结交到更好的朋友这么一面。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是非善恶,全在一心。无心之是与非,是蒙昧状态的自发,不能用善恶的尺度来衡量,即便做对了一些事情,也并非一定发乎善心善念,而是天性使然,得到肯定、赞赏的反馈之后,可能会使人强化这种本性的倾向。如果无意中做错了事情,那就是自己内在的天性悖逆了社会中的规范和要求,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恶念恶行,就是扭曲的内心与外部世界的根本违逆。恶有大小,莫以恶小而为之。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犯了过错,必须要改正,首先要正视直面过错,勇于认错,知耻近乎勇。掩饰过错,就是有心非,已是恶。
【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
敬天爱人,悲悯众生。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读圣贤书,无非践行,否则,夸夸其谈,文过饰非,虚伪酸腐,禽兽不如。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弟子规》圣人训,自律自强,自尊自爱,仁义爱人,孝慈悲悯。
《周易·坤》: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圣贤之道,可驯致,驯服毒龙,至坚冰也。
《孝经》
【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
【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
【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