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精彩的小故事,平铺直述地表达让我觉得这凡尔赛式的经历被书写得过于平淡无奇,于是乎我调起了百度百科,查了一下作者是谁。
![](https://img.haomeiwen.com/i2484978/8e3848cced7e3a78.png)
26岁赴耶鲁求学,期间还休学创业,误打误撞进了耶鲁投资办公室实习,从此开启了他投资的一生。书中写到「许多时候的人生际遇,是上天无意间给你打开了一扇窗子,而你恰好在那里」,内心不禁鄙夷了一下自己,上天给我开窗的时候,我怕不是在家葛优躺了吧。从文章中作者用大标题或者一再强调的方式讲道「做有良知的人,而不是服务于赚钱」「投资的目标是盈利还是实现某种社会理想 ,期间的平衡必须把握」,这话同稻盛老爷子的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纵观作者的经历,无一不是知行合一的体现。这不禁让我想起「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这样的追求,也不知道我何时才有资格能够摸到敢去说「实现社会理想」的门槛。33岁创立高瓴,而后陆陆续续投资捐赠教育公益事业。48岁创作我所翻到的这本书 《价值》。而他所信奉的,无非就是四个字——长期主义。
长期主义不仅仅是投资人应该遵循的内心法则,它可以成为重新看待这个世界的绝佳视角。因为,于个人而言,长期主义是一种清醒,帮助人们建立理性的认知框架,不受短期诱惑和繁杂噪音的影响。于企业和企业家而言,长期主义是一种格局,帮助企业拒绝禁锢的零和游戏,在不断创新、不断创造价值的历程中,重塑企业的动态护城河。于社会而言,长期主义是一种热忱,无数力量汇聚到支撑人类长期发展的基础领域,关注教育、科学和人文,形成一个生生不息、持续发展的正向循环。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社会,只要在长期的维度上,把事情看清楚想透彻,把价值创造出来,就能走在一条康庄大道上。
从本质看,股权资产,不管是上市公司股票还是非上市公司股权,其价值都取决于公司的剩余现金流,而债券则只是基于固定收益的获得。
债权投资往往在通货膨胀严重时期表现较差,而且长期回报率远低于股权投资。
实践告诉人们,方法和策略能够战胜市场,但对长期主义的信仰却能够赢得未来。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很长,不能做任何对帮助过你的人有损害的事情,否则那可能会困扰你的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