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小蟾
最近感冒,大脑昏昏沉沉,什么都做不了,只是昏睡。耽误了三天的时间,基本什么都没做。
内心有点焦灼,觉得三天可以做很多事情的,结果因为感冒就白白浪费了。
三天,好像手头上的很多事情并没有变得糟糕,一切如常,除了我自己的内心。
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我不能允许自己感冒,不但不觉得自己需要好好休息,反而还要怪罪感冒这件事?
我想来想去,就想明白一件事,少即是多。没错,这是我们早就知道的道理,但是我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彻底懂得。
2018年的前两个月,我一直在精简自己的年目标,最终目的是确定三个最重要的,我总是舍不得扔掉另外的三个。于是我想着,六个目标也不多,有点野心也是好的,都努力去做吧。
然后,我用三月份的时间,做着这六个目标。事实证明,完成六个目标的任务着实很困难,扣除吃饭睡觉等日常生活所需要的8小时外,想要六个目标都进行需要17小时,那么就超出了一天24小时。
于是,我开始减少睡眠时间,把日常工作紧罗密布地安排着,但是生活中还有很多临时小任务需要完成,总之每一天的时间都是不够用的。
然后,我又开始用到各种时间管理和自我管理的方法,要求自己必须按照计划时间完成任务,提高每一项的工作效率。
终于进行了几天之后,我开始有些崩溃。我觉得我做什么都很紧张,也没有所谓的快乐。甚至不敢去睡觉,早晨很早就醒了。一天从开始到结束,都跟上了刑场一样难过。
终于感冒了,然后接下来的三天时间,什么都做不了。
当我还在对抗自己的身体感冒而不能工作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是啊,错就错在要的太多,更令我震撼的是,这是我的一贯作风。
我一直自诩为执行力强,办事效率高,在工作中也锻炼出一项能同时处理很多事情的技能。这在工作中也确实有些效用,但是从长远来看,自己处理的永远都是事务性工作,并没有长进,忙乎一天,第二天都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做的大多是紧急不重要或者紧急重要的事情,很少在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上下功夫。
而我现在还在延续着那种思维,令我有点震惊,也让我意识到想法和思维的转变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行为。
今天,我又仔细想了想,到底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很轻松地就选出了三个,因为我根据得到什么结果我最开心来选的,根本不纠结。
再返回到上面提到的“野心”,充满野心,是好事,有野心是要把一件事做大做强,而不是同时做很多事情而无成果。而我错误地理解了这个词的概念,而做出了错误判断。
我想了一下,我这么多年做事,好像没有一件事对自己的影响力超过一年的。做事情,不在于开了多少个头,而在于结了多少次尾。做很多半途而废的事情,不如认真完成一两件小事。
世界上,聪明的人太多,我是平凡普通人,所以应该用笨办法,一点点一件件去完成。要看到自己的边界,尽可能地、全身心地、致力于去做成一两件事情,就很难得了。既然自己能力有限,就按照有限的能力尽力而为就好。
再分享一个小故事,共勉。
巴菲特有个飞机师叫做佛林。他开了十多年飞机。有一次,他问巴菲特:怎么才能像你一样在一个领域获得成功呢?
巴菲特说:
第一步,你要圈出25件你特别想要的东西。如果你想不明白,你可以用有趣和有用做一个评分。
第二步,圈出5个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然后怎么办呢?
佛林说:我懂,然后就集中全力马上开始做这5个,剩下的时间,有机会再去做那 20 个。
巴菲特说:完全错了。
接下来,你这一辈子要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另外那20个目标。因为人这一辈子做好 5 件事,已经非常非常难。这些有点儿希望,又不可能穷尽的事情,才是最恐怖的。你要集中你所有的精力去躲避那 20 个,那么那5个勾勒出来的才是真正的你,另外那20个只是幻觉的你。
End.
【无戒365天挑战营第031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