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11】优秀的绵羊 Excellent Sheep

【读书11】优秀的绵羊 Excellent Sheep

作者: wyatt_wang | 来源:发表于2020-01-19 09:17 被阅读0次

作者:【美】威廉·德雷谢维奇 译:林杰
副标题:The Miseducation of the America Elite & the Way to a Meaningful Life .
第一次阅读开始:2020-01-14
第一次阅读完成:2020-01-18

一、阅读总结

      阅读初衷是想将此书赠与妹妹,希望她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有意义的大学时光,赠书当然要先自己阅览过,索性就自己先看了一遍,看完后发现这是一本深刻揭露美国常春藤级别的一流高校中精英级别学生的现状以及引申出背后的教育制度乃至与国家政治经济的关联。与自己的目的有些相悖,只能自己看完有些收获,记录形成此文。

      作者本人,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在耶鲁大学担任过10年英文教授,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过5年研究生导师,人生履历甩了大多数人几条街,在常春藤盟校待了24年后却决定辞去耶鲁大教授学终身教职,原因是作者认为当下美国的教育制度培养出来的精英们没有完成本应该在大学中学到的真正的知识并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

二、书中节选片段及个人感悟

  1. 作者用一种动物来形容精英学生--绵羊,他们温顺听话,并且拥有不符合他们的年纪的优秀,他们非常擅于解决手头的问题,但是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

  2. 社会学家米歇尔·史蒂文说过:“ 富裕家庭的生活方式就是围绕着如何培养可以量化的美德 ”,“ 量化的美德 ”无非就是可以在大学申请表上体现出来的那些东西。总而言之,我们并非应试教育,而是应试而活。

  3. 孩子追求完美原则上是为了极力消除父母或外界对自己的不满,但同时却在孩子的潜意识中种下了一颗种子:只有自己成功才值得被爱。米勒说过:“ 当一个孩子追求的是受人肯定甚至被人羡慕,那么这样的需求就是个无底洞,因为它与追求被人爱是没有关系的。 ”

  4. 众人皆知的犹太家庭赋予教育成败的罪恶感,在其他文化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倘若你不能给你的父母带来荣誉,你将深感罪恶。

  5. 虽然名校喜欢昭告天下,他们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如何思考,但是他们真正所做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演说能力,为他们在商界和职业领域的成功做铺垫,这种高等教育所缺失的是它并没有回答青年一代向成年过渡时,他们所面临的人生意义和使命等更大的问题

  6. 哈佛大学本科院校院长路易斯说:“ 因为没有更远大的理想来引导本科教育,大学教育的决策往往是出于满足学生最直接的需求而制定的。学校不再了解自己的教育应该是怎样的,而是依赖学生的反馈,把学生的反馈当作他们生产的指南针。

  7. 苏格拉底认为,教学就是帮助个体重新认识自己的真正追求。

  8. 精英高校并没有兴趣培养过多地探索者,如思想家、诗人、教师、牧师、律师、非营利组织工作者甚至教授。栽培这种类型的人才,高校需要付出更多,要培养利他主义、创造力、知性思维以及理想主义。但问题是,大学作为机构本身并不引导学生如何更充分的利用自己的教育资源去创造更好的社会价值,学校默认了社会的价值取向:物质的成功等同于人品、尊严和幸福。

  9. 大学的使命就是把青少年转变为成人。
    提出 “ 教育是当你忘记了所学的一切之后所存活下来的那一部分 ” 的哈佛大学前校长詹姆斯·B·柯南特的初衷是严肃的,我们在大学的大部分所学必然会慢慢淡忘,剩余的部分其实就是你自己。

  10. 追究大学的使命是什么,无异于追寻生命的目的,即社会存在的意义以及人存在的意义。

  11. 学会思考就是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身边任何事物,不自以为是,不妄下结论。

  12. 大学是成年生活初期最自由的一个时间段,它是为迎接成年生活特别设计的喘息时间。

  13. 真正的教育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迎接社会,而不是给学生一份个人简历。

  14. 哥伦比亚大学传奇式教授爱德华·泰勒,再给大一新生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总是强调每个人接受大学教育的目的就是自私的,你的使命就是要建立自我。

  15. 每个人在大学期间,真正需要培养的是反思的习惯,即拥有从变化中成长的能力。

  16. 大学的使命是成就一个更有意思的你,这个使命的前提是你认为成为 “ 有意思的人 ” 对你最重要,因为 “ 意思 ” 并不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也不是刻意去成就的,一个人之所以有意思,是因为他大量阅读习惯思考,放缓脚步,投入深度对话,并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丰满的内心世界。

  17. 真正的自信是,不管他人试图给你灌输了什么理念,自己都始终坚信 “ 我 ” 的价值远远超于成绩,真正的自信是自己决定了什么是成功。

  18. “ 精神想象力 ” 是指一个人有能力摆脱固有的生活方式,以最大尺度去想象所有的可能性,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19. 欲渡关山,
    何惧狂澜。
    风生水起,
    正好扬帆。

  20. 我们误把满足 “ 好奇心 ” 等同于 “ 自我任性 ”,大家普遍接受上大学是一件好事,但是当一个人努力争取追寻属于自己的教育,是有遭遇他人警告,说你是在放纵和任性。我们追求自己的热爱乃是自私之举,但是你若取得丰厚的收入,那就不自私了,这就是我们的思维习惯。

  21. 英国杰出军事将领奥利弗·克伦威尔曾说:“ 一个人只有不知道自己的路将伸向何方的时候,他才能达到顶峰 ”。

  22. 成为自己就是与对他人的忠诚相对,坚定地表达 “ 我是(谁)”,是任何一种语言里最强烈也是最具风险的话语。

  23. 如果方向错了,跑得快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个时候,停止就是前进。

  24. 我不是要选择一项事业而要放弃其他所有的事业,而是,当我不能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情的时候,我将什么都不是。

  25. 我们可以妥协,但是妥协不是投降,我们要找到值得妥协的事情。创建自己的生活,并非不思进取,你还是要努力工作,尤其是在起步阶段,不同的是,当你所做的事情具有强大的使命感,使你会感受到无比的成就感。

  26. 谈及个人品质,我们所能联想到的是考试作弊和约会强暴等时间,这个词似乎已经演变成仅仅是不做坏事的意思。这是人们对错误行为的习以为常,还是人们对自身对于道德的要求与标准降低了。

  27. 在18世纪和19世纪,质疑一切,重新审视整个世界并重建世界,就是年轻人的职责和特权,而现在顶尖高校就读的学生与自己所处的系统,如此亲密,是因为他们在这个系统里如鱼得水,无法逃离出舒适区。

  28. 这种科技主义至上的思路正在统领着现代高等教育,其所缺失的正是整体大局观的教育,缺失的是对社会最根本存在的审视。

  29. 在DIY的社会企业家精神盛行的当代,我们却发现,人们普通抱着一种远离纷扰大环境的心态,比如远离政治舞台,千禧年一代尤为如此,但远离政治并不能消除政治无所不在的影响力。

  30. 回顾一下过去20多年的种种变化,尤其观察一下与社会文化息息相关的两个领域:科技和食品。智能手机、ipad、农产品直销市场、可持续性发展的农业模式等都是不错的进步。我们再来认真研究其他两个领域的变化:政治和经济。伊拉克战争、公民团结运动、金融危机、日益加大且越陷越深的社会不平等问题,我们似乎更愿意避而不谈政治和经济,前后两者对比之下,“ 创意性 ” 人群正忙着开发各种玩具,但是整个世界正陷入更深的深渊。

  31. 谁不喜欢拥有自主权?谁不喜欢居住在宜居的地方?谁不愿意自己取得巨大的成功?但是如果你真的想改变社会,那么这些很有可能就是你要放弃的,政治是一场丑陋且漫长的战争。

  32. 年轻人有拯救世界的意愿,但是这些行为背后的认知往往是通过某些过程,最终为自己争得最高的社会地位或者权利。

  33. 我们以慈善的态度喊 “ 回报社会、回报他人 ” ,该类语言在潜意识中强调的是一种债务人的角色,强调一种权利的自我降低和屈尊,反映了社会地位阶层的差异以及社会关系,实为经济交易的本质。

  34. 倘若一个人真的如愿以偿的坐上了首席的位置,但没有质疑的能力和习惯,他虽然头顶领导头衔也不过就是一位平凡的附庸机会主义者,这样并没有什么意义。

  35. 我们的日常生活,也许沉浸在口号式政治理念的宣传和人与人之间客套的甜言蜜语之中,他们构成并包围了我们的生活,艺术的使命是帮助我们突破这些重围,使我们从中得到解放。但是真相往往令人难以承受,因此我们会自欺欺人,极力逃避真相,德语作家卡夫卡说:“ 书籍就像一把斧子,为我们结冰的内心海洋开出一条道路,书籍是我们心灵冰盖的破冰船。 ”

  36. 为什么要读经典文学作品?弗吉尼亚大学教授马克·埃德蒙森解释:“ 这些作者可能比你更了解你自己 ”。他还将阅读比做生命的第二次机会,艺术并不会造就一个完美的你,却可以成就一个更自由的你。

  37. 艺术的魅力在于她带着我们去了远方,但让我们感受到回到了家。

  38. 大学是完全属于你自己的大学,代表着人生一次机会,善待这次机会,不要着急去成为自己心中早已计划好的那个人,而是成为你自己从未遇见的那个人,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你就读的学校,而是你自己本身。

  39. 仅仅改变精英学校的录取流程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做的改变绝对不仅仅是这些,改变录取流程或许能够解决庸才的问题,但却无法改变这个社会的不平等。

咩咩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11】优秀的绵羊 Excellent Sheep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sulz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