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投稿
我的文章与出版文章的对比 - 草稿 - 草稿

我的文章与出版文章的对比 - 草稿 - 草稿

作者: 躲进小楼看灯火 | 来源:发表于2017-10-15 19:17 被阅读56次

    改动地方:

    一,题目。

    原来:最受欢迎的柳树

    改后:《绝句》绝在哪儿

    感悟:1.改线索角度为体彩角度。阅读灯塔突出的不是文章的线索,而是直接考虑可以呈现的阅读点。
    2.改后题目是问句,看来,问,是很好的起!

    二,导语

    原来:

    唐代诗人杜甫写过一篇脍炙人口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还被编进了小学课本。

    改后:

    我的文章与出版文章的对比 - 草稿 - 草稿
    感悟:口语化,有悬念。

    三,小标题

    我的小标题:

    ☞    偷懒的诗人

    ☞最受欢迎的柳树

    ☞    美好的画面

    ☞美好的颜色

    改后标题:

    ☞“绝句”不是诗歌体裁吗

    ☞柳树为什么受人喜爱

    ☞杨柳是隋炀帝取的名吗

    ☞黄鹂与白鹭组成的绝美画面

    ☞颜色的对比多么美好

    感悟:

    1.取名可以问句或者感叹句
    2.抛弃线索这一思路,就会从内容本身入手,寻找吸引眼球的命名点。

    四,内容

    原来:

    颜色在诗句中的作用可不小。诗人常借用颜色,创设意境,表达心情:
    红与绿的对比:“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花红叶绿,何等绚丽,何等喜悦!
    明与暗的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大片的黑,一点的明,是不是明得更耀眼?“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战争的黑云,铠甲的金光,是不是更有迫人的紧张感?
    铺染与点缀:“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千里雪白,一点静红,是不是更显塞外的苦寒?
    同色相映衬: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淡黄与深黄相互对衬,蝴蝶和菜花融为一体,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
    没写颜色的颜色:“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虽没直接写颜色,但苍天、草原、牛羊,几样景物,在脑中自然生成色彩鲜明的画面。

    改后:

    我的文章与出版文章的对比 - 草稿 - 草稿

    感悟:

    阅读对象是小学生,所以知识呈现要注意不能贪多。
    他这里列举了两点,估计跟篇幅有关。但不求全面,只找罪有代表性,是需注意的。

    这是我写的文章:

    最受欢迎的柳树

    唐代诗人杜甫写过一篇脍炙人口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还被编进了小学课本。

                                偷懒的诗人

    说到绝句,那是唐朝才开始流行的一种诗歌体裁。四句成诗,最常见的是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好多绝句是有题目的,比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但也有不起题目的绝句诗,比如杜甫就写过许多这样的诗,直接用“绝句”来命题。大概是,写好了诗,想偷懒,就没命题吧。

    说到给诗命题,有像杜甫一样偷懒,不起题目的;也有把诗名写得老长的。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十几个字;李白的很多诗,诗名也是老长老长,比如“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但最长的诗题,大概要属杜甫的“天宝初南曹小司寇舅于我太夫人堂下累土为山一匮盈尺以代彼朽木承诸焚香瓷瓯瓯甚安矣旁植慈竹盖兹数峰嵚岑婵娟宛有尘外数致乃不知兴之所至而作是诗”,40字的诗,却有68字的题。看来,古代诗人作诗,重于写诗,却轻于取名。不像我们现在写作文,强调“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目要尽量“简洁生动,引人联想”。

    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杜甫不偷懒,要给这首诗起名,该起什么呢?春景图?鸟鸣图?翠柳鸣鸟图?都不恰当!看来,杜甫也不完全是偷懒呢!

                     

    最受欢迎的柳树

    诗文开篇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两只黄鹂在柳树上鸣叫!呵,这可真巧了!黄鹂鸟偏就在柳树上叫,不在别的什么树上!

    如果落在别的树上行不行?估计不行!为什么?古代诗句中,除了柳树,很少写具体的树名,更多的是用“绿树、碧树、老树、病树、池边树、汉阳树”这样的词汇。

    而咏柳的诗或词呢?多如牛毛!

    为什么多?因为人们爱柳!

    柳树能报春,阳春三月里,它最美丽最夺风景。许多形容春天的词语都离不开柳,如柳暗花明、桃红柳绿。

    诗人贺知章写过一首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瞧,字字句句饱含着对柳树的喜爱与赞美!

    古代,人们喜欢在房前屋后栽种柳树。他们认为柳树可以带来好运,可以治病,认为柳树是祛病消灾的神树。“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只要把柳树插在门上,任何鬼神都不会入侵。

    人们爱柳,还因为它是吉祥的象征。《西游记》中,南海观音的形象是,一手托净水瓶,一手拿柳枝,为人间遍洒甘露,帮人们祛病消灾。

    为表达对柳树的偏爱,在古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当天,家家门前都要插柳枝。到宋代,不仅要在门前插柳,还要戴着柳条帽圈,坐着插满柳条的车或轿,到郊外踏青游春。直到现在,还有不少人,在清明扫墓时,把柳条插在坟头,以示纪念,

    柳树还能预报天气。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能预知天气:“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

    柳树受人喜爱,还因为它那强大的生命力:“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人们借柳树表达适应力强、坚强不屈的品质。苏联一位作家写过一本小说,叫《不屈的小柳树》,“小柳树”,即是象征坚强能干的女主人公。

    柳树,也叫杨柳。为什么叫杨柳?这有个典故。话说隋炀帝登基后, 为了可以乘舟游玩,下令开凿通济渠,并要求一千名江南妇女与一千只羊拉船。可是,江南妇女容易体力不支,常常不到半里路,就累得云鬓散乱,气喘吁吁。于是有大臣建议在堤岸广栽垂柳,让妇女可在柳荫下工作,柳条可让羊儿饱食,柳树本身还可以加固堤岸,可谓一举多得。隋炀帝马上同意,并亲自栽植,御书赐柳树姓杨,所以,柳树叫“杨柳”,也叫“御柳”——“寒食东风御柳斜”。

    因为人们爱柳,所以:

    离别时,离不开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表达不舍之情,就折柳相送:“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思念家乡,就奏折柳曲:“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也因为爱柳,所以诗人杜甫眼中见柳,手中写柳,所以黄鹂就该在柳树上歌唱。

                              美好的画面

    这首诗中,巧的不仅是柳树,还有黄鹂与白鹭。

    想像一下:清新嫩绿的柔柳上,几只黄鹂跳跃歌唱;宽广无垠的蓝天上,一行白鹭直冲云霄!这是怎样的美好的画面!

    怎么就不是白鹭在树上叫,黄鹂在天上飞,或是其他什么鸟呢?难道诗人运气那么好,诗兴大发时,眼前就刚好有如此绝美的画面?

    这当然是有可能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嘛。

    但更加可能的是,没有这样的巧合!只是诗人为了表现某种心情,而借用某些景物。这在诗句中并不少见。比如,羁旅情怀,必是杜鹃啼,乌鸦叫,月光冷,秋雨寒……

    本诗为什么写黄鹂与白鹭呢?黄鹂,小巧玲珑,歌声动听,象征吉祥美好;白鹭,毛色雪白,直冲蓝天,象征纯洁自由。

    诗人经历战乱,颠沛流离,好不容易来到成都,虽只有草堂可以安身,却倍感满足与欣慰,恰如那歌唱跳跃的黄鹂鸟;由眼前的安好,似乎看到未来的美好,正象那冲向蓝天的白鹭。

    事实上,诗人毕竟不是普通人,在喜悦自己终有安身之所的同时,更考虑到国家的命运,考虑到天下的苍生,考虑到历史与未来。

    因此,借着冲天的白鹭,诗人由眼前望向高远。又借山上的积雪、门口的泊船,想到千秋、看往万里。这是怎样开阔的胸襟,怎样深远的的目光!

    黄鹂与翠柳,白鹭与青天,千秋雪与万里船,几样景物,由近及远,由小到大,构成一幅美好的画面,不露痕迹而又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表现了作者宽广的心胸。

    美好的颜色

    事实上,这首诗,不仅美在景物,还美在颜色。

    黄与绿,怎样的清新;白与蓝,怎样的宁静!两句诗,四种颜色,两两对应,尽显和谐美好。不看景物,只想颜色,也能获得美好宁静的体验。表面看来,似是浑然天成,实则尽显匠心。

    颜色在诗句中的作用可不小。诗人常借用颜色,创设意境,表达心情:

    红与绿的对比:“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花红叶绿,何等绚丽,何等喜悦!

    明与暗的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大片的黑,一点的明,是不是明得更耀眼?“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战争的黑云,铠甲的金光,是不是更有迫人的紧张感?

    铺染与点缀:“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千里雪白,一点静红,是不是更显塞外的苦寒?

    同色相映衬: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淡黄与深黄相互对衬,蝴蝶和菜花融为一体,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

    没写颜色的颜色:“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虽没直接写颜色,但苍天、草原、牛羊,几样景物,在脑中自然生成色彩鲜明的画面。

    曹文轩说:“我写东西,如果不写颜色,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因为我眼前的世界就是一个颜色的世界。”

    我们写作文,是不是也可以——助颜色,显“文彩”呢?

    以下是发表的文章:

    我的文章与出版文章的对比 - 草稿 - 草稿 我的文章与出版文章的对比 - 草稿 - 草稿 我的文章与出版文章的对比 - 草稿 - 草稿 我的文章与出版文章的对比 - 草稿 - 草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文章与出版文章的对比 - 草稿 - 草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swc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