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小王子》之我见(二)

《小王子》之我见(二)

作者: 徐宸灏 | 来源:发表于2018-03-14 17:45 被阅读0次

    文:徐宸灏/being

    《小王子》之我见(二)

    小王子走过来几个小星球,看到的诸多典型的人,不妨看做异化后的“我们”的不同的生存状态。什么是异化?我记得曾听“小六”讲过一句话:现在的人(exist at the moment)(我认为可以加上前所未有地)以外在的科技+内在的逻辑(内在的规则等,诸如此类)来看待世界。不过却存在这样一个大问题:人的生存状态日益被现代科技所构建支撑的世界所束缚,所统治,“诗意地栖居的在大地上”仍被期待。此刻的生存状态是不是本真的生存状态?二十世纪科技前所未有的突破极大地参与了人们生理和心理结构的塑造,某些方面,甚至是重塑。但是,对于科技的依赖和盲目崇拜是偏离我们本真的生存状态的,所谓“善假于物”,而不是被科技——权力意志完全统治掉。

    也就是说,世界日益“透明化”,人却前所未有地呼唤诗意地栖居,诗意地行进。这点在原著中表现的不是很明显,相对而言,倒是在电影中表现的很明显。我们行进的很明确,不管是人生进程,还是日常进程。的确是异常的忙碌,也是异常的空虚!但是,你瞧瞧,虽然整个社会异常明确,异常的规则,不仅仅是现代科技构建起来的生活世界异常的棱角分明,而且人的内心世界也是异常的规则。对,就是有时候你突然发觉的可恶的规则!有些时候,你看这个人,站在一定的距离看,把他/她的一天抽象掉,这个人软塌塌的,也可以说,是个纸片人吧!我知道,许多人认为哲学“假大空”,认为无非是以下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到哪儿去?但没关系,因为可能——有可能你会从某个生活片段突然地掉进以下几个问题的思索之中:我为谁活?以及我活的怎么样?我该如何去活?它们有一天可能前所未有地撩拨你的心弦,占据你的新房,并不断叩问你。也许,当你存在于此状态后会对这个世界多了点儿不一样的想法,也许有一天,你才会前所未有的读懂那些被称为经典的书,包括我们喜欢看的《小王子》,以及我们觉得很邪乎的《恶心》和《西西弗斯神话》等它们深层次地讲了什么。

    异化状态从历史进程上来说是阶段性的无可避免的,《小王子》的原著和改编电影中总的希望的是,我们的状态是多种多样的,可无论如何,不要轻易丢掉了追求生命本真的生存状态,无论是好奇心,亦或是对真善美的向往,都是对这种生存状态的渴求。我们中国的《诗经》为什么是经典,孔子讲“思无邪”,什么是思无邪?就是将我们的本真的渴求,徜徉在自然状态下的人性充分释放,在诗意地大地上生活,书写着我们情与爱的伟大诗篇。我国文学的源头活水是什么?教科书怎么说我不太清楚,不过我觉得是是神话里的女娲补天英勇抗争,是夸父逐日的那片桃林,是先秦时期某个男孩夜不能寐,辗转反侧的“情声低吟”。真善美是我们的追求,是全人类的“普适价值”,也必须是我们的普遍追求,唯有如此,行进的道路上才能抵挡被形形色色的恶魔拉进无底的深渊。一流的文学作品,无论是他的正面写作还是反面写作,总是激起我们对真善美的领域的某些价值的向往。

    对抗这种状态,实质上也是解决当下的生存状态。在当下的阶段,外在的科技/生产力发展还没有到达可以前所未有的改变这种状态的时候,仅仅以外在的人化自然充分改变只是追求更好的生存状态的条件之一;更多的就是对于内在自我状态的重视。对于内在自我状态的审视与重视,是离不开人文学科的支持与滋养的。讲哲学已死的多了去了,可哲学死掉了没有?现象学,存在主义,乃至今天的情本体,怎么能说不是发展呢?轻视人文学科的多了去了,可能不能离开人文学科?不能!一流的科学大家,多多少少都是受到过文学等诸学科滋养的嘛!离开了人文学科是什么样子?或者说人文学科不再担负起这样的重任了,没有人在“你”身边“敲破锣”了,个体的人生就是一片沙漠,你只是沙漠里的过客。谁又能完全保证我们不会陷入到纳粹时期那样“异常明确的人生进程”的人间地狱中呢!一个“有病”的社会恰恰是健康的。飞行员走出了人生的那片荒漠,其实,我们在某些阶段,某些情况下也需要走出人生的荒漠,不妨把《小王子》看做一个善意的提醒,好意地叮嘱吧!

    想到这里,还是多多少少想展开我的那个“异常明确的人生进程”的想法,尽管这与《小王子》无关,不过还是要说说的。我看《辛德勒的名单》和《小王子》的感受是很有意思的相反的。《小王子》里的某些时刻会激发出你内心的荒诞感,或者说是调动你的负面的情绪。可《辛德勒的名单》恰恰相反,人生进程是那样的明确,作为个体的人被狂热的情绪和洪流裹挟体验着人生进程的异常明确,脚下却是无数人的哀嚎。我在想,到底德国哲学自康德之后要不要为此担负点什么罪责?这种“难以名状”和“艰深晦涩”或导致了哲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缺席?如果康德行进在充满纳粹的街道上,他该想些什么?

    今天的“古典文学名著导读”课时思绪飘飞,突然想到,如果《诗经》是人类文明童年的天性放歌的话,那么我们的《红楼梦》就是成年时对童年也即是对真善美天性的眷恋,这里并不想讨论人性本初是善是恶,而是想说人性必须向真,向善、向美。红楼梦是借助了宝哥哥的眼光,以纯真的姿态来看待这个世界。那《小王子》不就是借助了小王子,蛇,狐狸,飞行员的不同视角叙述着我们的存在么?那《小王子》影视作品不也是借助了那个纯真的小女孩的眼光看我们的周围么?影响世界的文学作品是具有某种相通性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王子》之我见(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tfqqftx.html